中国铁合金网讯:2019年11月22日,“中国铁合金行业年会暨2020年锰铬镍矿石和铁合金市场展望”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苏步新先生做了《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及铁合金供需分析》主题演讲。
本届年会由中国铁合金网主办,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天津泰连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协办,得到了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国际冶金资源工业协会、国际铬发展协会、天津东疆保税区、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五矿(天津)物流集团、中钢(天津)货运、腾达西铁、天津久罡、北京麦肯尼克、永州万事达、芜湖正腾、普源冶金、美联(天津)、丹东利丰、贵阳冠齐、安徽天顺环保等行业服务龙头企业的大力支持。
年会汇集了国内外大中型钢铁企业、铁合金企业、矿商,焦炭、电极等生产企业,物流货代、商检等产业链服务企业,以及国内外主流锰矿商、铬矿商、镍矿商参会代表共聚一堂,共商行业发展大计。
苏步新先生介绍到,自二战以来,全球钢铁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10年以来,尽管世界粗钢产量经历了连续5年的增长,但在全球产能过剩的影响下,增幅整体趋弱,2015年下跌3.0%,之后在中国去产能,以及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产能产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世界粗钢产量又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判断世界钢铁产业又进入了新的阶段(第四阶段),也就是新一轮的平台期,将迎来一个漫长的调整过程。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形势
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份额,由2017年50.3%上升到2018年的51.3%。但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吨钢利润从1000以上到目前的100-300元,部分民企吨钢利润仅有100多,电炉企业亏损面加大;原料和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钢铁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新常态”;环渤海区域钢铁产能过于集中,京津冀总量过大,对区域环境质量形成巨大影响,长三角地区钢铁产能密集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对此,苏步新先生认为,必须建立防范过剩的长效机制,保持冷静头脑,沉着应对,巩固去产能成果,优化沿江沿海布局等。
苏步新先生表示,钢铁兼并重组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这既是国家与地方政策导向,也是行业发展大趋势,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生动力。未来钢铁产业组织结构,将由目前的“离散型”结构,转向“哑铃型”结构;将出现若干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包括打造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家~4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6家~8家,亿吨钢铁企业是必然事件;同时将出现一批城市周边型短流程钢厂,消化城市矿山,瞄准区域市场,而500~1500万吨规模级别的企业数量,出现明显减少。
铁合金产量进入峰值平台期 消费进入瓶颈期
我国铁合金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主要集中在中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内蒙古、广西、宁夏等。2018年我国铁合金累计产量3123.4万吨;2019年1-9月,我国铁合金产量2565.3万吨,同比增11.5%。
我国铁合金约90%用于粗钢生产,其余10%主要用于铸造、有色等行业。
2018年我国吨钢铁合金表观消耗量为36.6kg/t,较去年同期下降7.2kg/t。我国铁合金表观消费量从2011年2912万吨增至2014年3953万吨,年均增速10.7%,之后进入消费瓶颈期。产品结构调整带动整体消费量增加,但吨钢表观铁合金消费量由2011年41.5kg/t增至2015年49.3kg/t,2017年下降到43.8kg/t。
铁合金行业未来发展建议
对于铁合金行业未来发展,苏步新指出,随着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铁合金行业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沟通和协调,一方面确保国内外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争取国际市场主动权和话语权;另一方面加强与下游钢铁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等模式,与钢铁企业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密切关注并及时响应下游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对合金需求的变化。同时,推动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方面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铁合金企业尽快退出,促进铁合金企业的装备大型化、智能化、高效,提高整体装备水平、管理模式和产品附加值等,延伸产业链条,全面提升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铁合金行业整体竞争力。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kangming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