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集团稀土产业:落实国家战略 勇担时代使命

包钢集团稀土产业:落实国家战略 勇担时代使命

  • 2025年10月23日 14:23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稀土,稀土包芯线,包芯线, 包芯线价格, 硅钙, 碳,碳包芯线
[导读]“十四五”征程壮阔,稀土产业浪潮奔涌。

中国铁合金网:“十四五”征程壮阔,稀土产业浪潮奔涌。

作为肩负国家使命的稀土“国家队”和行业领军企业,包钢集团勇立时代潮头,以白云鄂博矿独特的资源禀赋为基石,以北方稀土为核心引擎,加快实施以稀土为重心的战略转型,不仅实现了从资源保障到价值创造的全链跃升,更在“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的时代课题上,写下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依托白云鄂博这片资源沃土兴建的包钢集团,自诞生之初便承载起守护国家战略资源、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

2024年10月15日,包钢集团稀土产业发展历史上最大单体工程、全球最大的稀土原料生产基地——北方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随后,甘肃稀土年产12000吨高纯稀土金属及合金材料生产线项目、华星稀土扩建年产8000吨稀土金属项目等一系列重点工程、一批首字号项目相继建成,包钢集团稀土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态势,搭建起稀土原料、金属、功能材料全链条产能协同网络。

“十四五”期间,北方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大幅提升;镨钕金属产量、磁性材料产量分别增长268.52%、103.7%;稀土金属、稀土磁性材料、稀土抛光材料产能领跑全球,有效发挥链主企业保供稳价作用,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量足质优”的原料保障。

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包钢集团全方位构建起白云鄂博矿“保护性开发、精准化利用、多元化储备”保障体系,持续提升国家战略资源保障能力。依托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应用“精准采矿与智慧矿山”技术,推动稀土回收率显著提升,同步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科研课题,为战略资源长期供给提供技术储备。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包钢集团深度挖掘白云鄂博矿“稀土+铌”共伴生资源价值,突破多项资源综合回收技术,在提升稀土利用率的同时,探索铌资源产业化发展之路,形成“一矿多宝”的资源利用模式。

2024年,我国稀土磁性材料以90%的产量占比领跑全球,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边是市场需求的持续激增带来的机遇,一边是高端技术领域壁垒形成的挑战,要想在这场竞赛中突出重围,包钢集团就必须完成“原料基地”向“材料高地”的深度跃迁,加快将白云鄂博资源优势转化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优势。

2022年,一场关乎未来的产业整合悄然启动。北方稀土整合4家磁性材料企业,重组成立北方稀土磁材公司。三年磨一剑,年产能从5.85万吨跃升至10万吨,向着全球最大稀土磁性材料产业基地加速迈进。与此同时,包钢集团凭借多年积累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加快实施强链补链延链,打破高端功能材料制备瓶颈,打通从稀土金属到稀土永磁电机的完整产业链条,打造业内固态储氢应用产品新“标杆”,稀土光功能材料系列产品填补自治区终端应用空白,“稀土+医疗”“稀土+纺织”“稀土+农业”等跨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品就地转化率提升至85%。

包钢集团以稀交所为核心打造全国稀土交易枢纽,2024年线上交易量破10万吨(REO)、交易额破百亿元,注册企业超千户,交易品种达到68个,助力稀土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同时,成功吸引卧龙集团、厦门钨业等30家稀土企业落户包头,与金龙稀土、宁波招宝共建产业链项目,带动区域形成涵盖科研、生产、应用的世界级稀土产业集群,产值占包头市比重达73%,为“世界稀土之都”注入强动能,也为包头市2024年稀土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提供了硬支撑。

今年6月8日,在包头市“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研讨会上,包钢集团发布了一份亮眼的科技创新成绩单:国际领先的稀土生物冶金联合研发基地建成,开发稀土行业冶炼分离颠覆性技术;建成自治区首条稀土生产示范线,标志着内蒙古在高端功能材料领域成功实现从“实验室制备”到“产业化应用”的新跨越;微小型盘式高效电机中试线建成,为提升全球电机产品技术水平、附加值及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生机与活力;成功试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铈含量高性能钕铁硼磁体,可为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领域提供高效经济的关键材料;推出12款固态储氢材料并实现批量化产销,建成内蒙古自治区首座应用低压固态储氢技术的加氢示范站,形成“稀土金属—储氢合金—固态储氢装置—氢能装备”全产业链条……

实现多项“从0到1”突破的背后,是包钢集团聚焦“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以科技创新锻造核心竞争力,连续两年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其中一半以上投入到稀土领域。

包钢集团以包头稀土研究院为主要依托单位,目前已形成了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部委级科研平台、18个省级科研平台的稀土全链条创新体系。自2023年以来,先后建成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稀土)、北方稀土高端磁性材料院士工作站、稀土新材料及应用联合实验室等一批科创平台,大幅提升了整体科研实力;在稀土领域共承担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6项,累计取得399项高显示度创新成果,222项成果实现转化运用,转化率达到55%,创效金额8.38亿元。北方稀土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订各类标准184项,已发布国际标准3项、国家及行业标准83项、地方标准6项、国家级样品标准9项。

绿色,是包钢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十四五”时期,包钢集团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稀土产业全流程,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引领行业加快绿色转型,率先在行业开展全产业链碳排放自核查;在全国首个稀土领域EPD平台发布4份稀土产品环境产品声明(EPD)报告;北方稀土获评万得(Wind)ESG评级由A跃升至AA;“万吨级轻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工艺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入选“原材料工业20大低碳技术”,并获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北方稀土包头冶炼分离企业率先完成《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改造,荣获国家、自治区、市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称号14项;单位产品能耗强度持续优于国标先进值;启动实施《北方稀土绿色低碳管理工作指南》,将北方稀土打造为国际稀土行业节能绿色低碳发展标杆。

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卓越级智能工厂(第一批)项目名单》,北方稀土榜上有名,这是包钢集团以强大的资金投入、人力投入、项目投入,深耕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成果。“十四五”期间,包钢集团稀土产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31%,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60.16%,机器换人率提升至100%。北方稀土获评自治区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称号,下属多家单位斩获多项数字化车间、典型场景、示范企业等奖项。这一突破不仅强化了包钢集团自身产业链韧性,更通过输出智能改造方案,以链主担当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推动整个稀土产业向高效、智能、协同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回望“十四五”,包钢集团以资源为基、产业为脉、创新为魂、“三化”转型升级为破局之钥,在稀土产业书写下“领航突围”的高分答卷,既筑牢了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屏障,更撑起了“世界稀土之都”的产业脊梁。面向未来,包钢集团将继续勇担“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主力军使命,在做精稀土前端领先优势的基础上,以全产业链优势推动稀土产业向高端材料、终端应用深度延伸,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续写链主担当,为我国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来源:包钢集团

  • [责任编辑:Alakay]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