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协会建议上调电价

电力协会建议上调电价

  • 2010年07月29日 09:33
  • 来源:

  • 0
  • 关键字:电价
[导读]
一家北方大型电厂负责人忧心忡忡。
 
    尽管该直辖市有4台3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因为近期气温高,导致满负荷运转。不过再过几天会是什么样,他心中没有底。
 
    “工业用电下半年会下来,电价如果上不去,电厂又不能满负荷发电,只能是亏损。”728,这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他的说法解开了一个行业内表面矛盾的离奇谜底。即目前电力行业利润狂飙,但是仍亏损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28日公布的数字,今年1-6月份全国24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111亿元,同比增长71.8%,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长2.5倍,增速仅仅次于钢铁行业利润增长的3.7倍。
 
    但是行业内部却不这么乐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7月27日发布上半年的电力形势报告指出,目前电力行业分省利润分布极不均衡,其中,火电行业利润主要分布在东部三省(山东亏损严重),占全国火电行业总利润的73%。中部地区各省火电亏损情况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河南、山西、安徽等坑口电厂历来上网电价偏低,而近年来电煤市场化以及外运煤炭增加导致本地电煤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为此,中电联和去年以来一样,再次提出尽快完善煤电联动机制,遏制火电行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亏损面不断加大的严重局面。“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完善电价传导机制,根据原料燃料的价格变化及时调整电力价格,建立电力价格随原料燃料波动、能上能下的科学的价格机制。”
 
    利润狂飙为何亏损
 
    记者致电多家电力企业,得到的回答是目前企业利润在好转,但是煤炭价格较高,相对于上网电价而言,仍亏损严重。
 
    一家大型发电厂企业人士告诉记者,一般火电厂要赚钱,要么负荷比较满,比如像现在温度高,空调负荷大;要么就是电价有上调。否则在目前情况下,一旦气温下降,负荷下来,就亏损加大。“比如气温高的时候,整个城市需要的用电负荷可以达到800万千瓦,一下雨,就只有400万千瓦,降了一半。”
 
    他指出,前年电煤价格在1000-1200元/吨(按照5500大卡/千克计算)时,企业亏损极其严重的,目前电煤价格在700-800元/吨时,除非像现在满负荷运转,否则难以盈利。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份,电力行业利润总额由上年同期的155亿元,增加到504亿元,增速为3倍以上。上半年的电力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上半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长2.5倍。
 
    不过,热力企业由于能将发电多余的热能回收为蒸汽出售挣钱,利润要好一些,单纯火力发电企业,则利润不高。
 
    安徽省经信委电力能源处副处长卞忠庆告诉记者,安徽目前的坑口电站一些电煤价格仍是市场价,尽管价格只有500-600元/吨,每发一度电,成本在3毛左右,目前上网电价为每度3毛9分8。
 
    但是发电企业还有折旧和人员工资等成本,这样就不得不亏损。而附近的上海、江苏的上网电价在每度4毛以上。“根本问题还是上网电价低。”他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报告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该报告指出,目前中部地区各省火电亏损情况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河南、山西、安徽等坑口电厂历来上网电价偏低。火电行业亏损面继续加大,上升到43.36%,比上年同期提高3.10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各省亏损面均超50%。
 
    行业协会建议上调电价
 
    对于目前电力行业部分存在亏损的问题,行业协会建议有针对性地启动新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报告指出,需要按照电煤价格、上网电价、销售电价同步联动的原则,特别要针对各地区特别是东部山东省、中西部大部分省份上网电价不合理的情况,因地制宜分地区提出煤电联动电价实施方案,增强煤电联动时效,地区针对性,并且缩短电价联动滞后期限,适度降低电力企业消化煤价上涨比例,同步上调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以弥补煤电联动价差缺口。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在2008年分别对不同地区提高了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不过各地不一样。相比较而言,安徽、山西、河南作为原煤产区,上网电价仍较低。
 
    据悉,山西今年以来的电力行业仍亏损,利润增速比较快,但是仍低于全国的增速。
 
    而全国的电煤价格相比去年也涨幅不小。截至7月28日,全国最大的下水煤所在地秦皇岛港口的山西优混(5500大卡/千克)电煤价格为850-1000元左右,与前几日变动不大。但是比起去年同期同类电煤价格的550-570元/吨水平,则价格上升幅度较大。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目前需要上调上网或者销售电价。原因是,目前煤价下跌的空间不大,相比去年的低点,电煤价格一直在上升,电价没有理由不上涨。(21世纪经济报道)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