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 钢铁行业长期“两头受挤”的被动局面,逼着冶金矿山企业的大佬们再次聚拢到了一起。这一次,他们不再只是挠头互倒苦水,而是带来了解决方案。
昨日,在北京国谊宾馆,首个《中国铁矿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式启动。根据规划,未来十年,我国将着力培育大型矿业集团,并力争使国产矿比例达到50%以上,从而破解铁矿石原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困难局面。
不过,除了原料成本的承压,眼下的钢铁企业还面临着市场、环保和资金等多重压力,这让部分钢企在今年前两个月就品尝到了亏损的苦果。
规划国产矿比例超50%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一位权威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铁矿石价格步入下行通道已成共识,根据钢协会员的反馈,今年进口矿吨价还会往下走,预计在100~110美元之间。
但中国钢铁业“两头受挤”的困境短期并不能完全改变。由于国产矿的持续“不给力”,近十年来,国内钢铁企业因为高矿价累计多支出的原料成本2万多亿元,成为目前钢铁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局面让担任规划领导小组组长的邵安林感到痛心。他说,我国并不缺少铁矿资源,目前已探明铁矿资源量为785亿吨,但由于开发利用水平低,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个例证是,目前国内年产原矿超过1000万吨规模的矿山企业不到10家,仅占国内产量的15%左右,但即便是这些大中型的矿山,也承受着高达25%的综合税率,不但推高了生产成本,也削弱了整体竞争力。
邵安林的另一个身份是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其所在的鞍钢矿业公司,因所处的矿业龙头位置,被工信部和中国冶金矿山协会委托为规划的牵头人。
按照前述规划的初步设想,未来十年,国内矿山将通过新建扩建、兼并重组等途径,加快打造世界级矿山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具体是,在东北、华北、西北和华南等地区,组建6到8个矿石产量规模达到3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矿业集团,以鞍钢矿山为龙头,形成2亿吨以上规模的特大型铁矿山企业集团,发挥龙头带头作用,使得国产矿比例达到50%以上,结束原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历史。
“通过制定铁矿资源开发规划,将诞生出我国第一个铁矿资源保障战略,形成清晰明确的矿山企业发展‘路线图’后,可以提升我们在全球矿业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一位参会的矿山企业中层说。
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该规划主要以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为支撑,计划在今年底完成编制后上报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按相关程序审批、发布实施。
早在2月19日,工信部原材料司曾专门召开铁矿石资源保障协调机制工作组会议,确定将铁矿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作为工信部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重点钢企前两月亏30亿元
不过,上述规划绘制的是矿山行业2016到2025年的发展蓝图。短期内,在成本、市场、环保和资金的多方压力下,国内钢铁企业注定还要过一段苦日子。
中钢协人士说,去年国内重点钢企全年有200多个亿的利润,但今年一开局就不好。他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钢协的会员单位亏损约10亿元,到2月份,这些大中型企业的亏损额度进一步加大,亏损约在18亿~20亿元,两个月合计亏损约30亿元。
“从需求看,今年一、二季度市场形势应该会出现拐点的,过去是快速增长到缓慢增长但并没有减少,但今年1到2月份,需求是减少的。”他告诉本报记者,今年1、2月份中钢协会员单位的钢产量同比减少了3%。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国内大中型钢企虽然有利润,但全国500万吨以上的钢企销售利润仅为0.55%,如果考虑投资收益,钢铁主业实际也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上述参会人士的表述,由于过去几年的需求拉动,包括地方政府为追求GDP给了钢铁行业很多优惠政策,国内钢铁企业一时兴起盲目增加产能,“就是有些企业哪怕亏损,只要有点现金流可能还会生产,这样整个行业的效益就好不了”。
目前,政府对化解过剩产能决心很大,尤其在环境的压力、资金链的压力下,一些行政手段和规范运行条例陆续在出台,但“决心有了,也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措施来推动,最终落实到什么程度,还要打个问号”。(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Sophie]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