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山东钢铁股份公司发布公告,拟与建信金融租赁公司开展15亿元回租业务。待租赁期满后,公司按协议规定以零元价格将出售的固定资产进行回购。本次租赁标的物为济南分公司所拥有的生产设备,净值25亿元。此前,5月29日,西宁特钢发布公告,拟以部分固定资产售后回租的方式,向信达金融租赁公司申请融资4亿元。
当前,钢铁企业面临严峻的生产经营环境。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截至4月末,重点钢铁企业银行贷款同比有所下降,其中短期借款同比下降5.76%,长期借款同比下降1.82%;应收应付账款有所增长,其中应收账款同比增长9.81%,应付账款同比下降0.81%。这些数字表明,钢铁企业正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而融资难、融资贵也成为行业内外的共识。山东钢铁和西宁特钢通过部分固定资产售后回租的方式,获得发展资金而不影响公司实际经营,可满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流动资金需求,调整负债结构及节能减排等环保方面的投入,并由此一定程度提高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面对融资,钢铁企业到底有哪些难处?国家宏观金融政策能否提供帮助?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了一些钢铁企业的负责人。
央行降息,作用几何?
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这是自2014年11月22日和2015年3月1日两次降息后的第3次降息,累计降息幅度达到0.65个百分点。
近日,《中国冶金报》记者在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沙钢本部)采访时了解到,目前,该公司一年期贷款额137亿元,随着贷款利率的下调,预计一年期短期贷款利息支出可减少6300万元;此外,该公司中长期贷款和融资共15.2亿元,利率降低后,预计长期贷款利息支出可减少690万元。这是央行降息给钢铁企业带来的可预见的直接效益。
钢铁企业普遍认为,连续降息的背后显示出国家稳增长的决心,对于提振钢铁企业应对严峻市场挑战的信心具有积极意义。对于钢铁这样的资金密集型行业,降息理论上或多或少能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财务成本。与此同时,连续降息还能推动下游行业用钢需求的改善,尤其是对房地产等行业可以说是注射了一针“强心剂”,进而拉动建筑钢材需求。
但究其现实意义,钢铁企业表示,降息政策只适用于执行新标后的续贷、新贷的款项,对原先已经生效、正在执行的贷款项目没有下降的机会。对于目前已经拥有高额贷款规模的企业而言,实际资金成本不会有大的改善。特别是降息政策虽然落地了,但对于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放贷政策,比如放贷规模、利率等,没有放宽,也就是说,企业对于贷款项目的“议价能力”没有根本性提升,资金成本降低的空间也没有得到放大。
再加上从今年开始,国家实施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钢铁企业既要进一步加强节能环保的技术改造,又要承担高昂的环保设备正常运行的成本费用,企业的财务成本压力急剧增加,甚至降息得到的还不足以支付因环保增加的开支。据了解,沙钢、永钢这两家企业节能环保的技改投入累计分别达到60多亿元和45亿元,目前吨钢环保运行费用约为140元,其中,以沙钢集团有限公司的年实际产钢量计算,每年的环保设备运行费用就高达20多亿元。
钢铁企业表示,降息并没有改变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格局。
融资为什么这么难?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近两年来,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主要包括:银行授信到期续转困难、审批周期长,部分银行压缩企业授信规模、限制企业使用授信、停止企业授信;同时,银行调整企业的授信结构,以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授信替代贷款授信。不仅如此,在企业实际使用授信时,银行给企业贷款的期限越来越趋于短期化。企业贷款规模受到较大压缩,且融资期限越来越短,企业的短期偿债压力大幅上升。
究其原因,可追溯至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内金融脱媒,房地产信托和PE(私募股权)等类金融快速发展,人工成本上升,制造业利润大幅下降。大量的信贷不仅没有流入制造业,反而出现制造业资金逆向流入信托和PE等类金融机构。
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将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定性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并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施有针对性的信贷指导政策,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银行随即收紧对相关行业的融资和授信,并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钢铁行业中正在进行或已完成转型升级的企业,产品和技术领先的企业,节能环保基础较好的企业,能够生产替代进口材料的企业,也均被列入慎贷或限贷范围,导致行业中优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正常融资需求也受到严重影响。
例如,河北钢铁集团相关人士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由于河北省钢铁企业较多,而且存在一些不合法经营的中小型钢铁企业,环保问题较为突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采取了收紧的政策。在这种收紧政策“一刀切”的作用下,河北钢铁集团及其各级子公司,即使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环保设施达标乃至全国领先,但因为是“河北的钢铁企业”,融资受到了诸多限制。
不仅如此,当媒体报道少数钢铁企业因经营不善或装备落后导致停产倒闭或经营失灵时,部分银行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或拖延相关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的授信办理,部分银行甚至直接采取抽贷的措施,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巨大影响。
融资为什么这么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日前表示,过去6个月央行3次降息,但是,目前实际利率水平已经飙升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
以企业通过银行开票贴现融资100万元为例,需要向银行交纳保证金40万元、存款利率3%,按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16%(基准利率上浮10%)、票据贴现利率5.6%、开票手续费0.05%(银行收取)测算,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为6.91%(5.60%+0.4×6.16%-0.4×3%+0.05%)。而文章开头提到的山东钢铁以固定资产售后回租的方式,实际综合融资成本也达到了5.8%。事实上,近两年来,银行对钢铁企业贷款的利率普遍采取了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再上浮5%~20%的做法,加重了企业财务负担。
某钢铁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不合理的金融机构“存贷比”考核指标导致制造业实际融资成本比名义利率增加20%以上。银行要求贷款企业在申请贷款的同时,也要求承诺存款不能低于20%,部分地区甚至超过30%以上。制造业信贷资金利用率低,实际借贷成本高。还有部分银行调整企业的授信结构,以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授信替代贷款授信,并要求企业实际使用授信时,在银行存入40%左右的保证金,部分银行甚至提出50%以上保证金的要求,大幅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此外,据了解,目前境外市场主流货币的贷款利率一般不超过2%,而境内商业银行1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为5.6%,是境外市场主流货币贷款利率的数倍,使境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此,钢铁企业也在积极应对。例如,2014年初,借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币跨境使用细则出台的“东风”,宝钢股份浦东国贸成功提入7000万元跨境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完成首笔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
钢企和融资之间,缺什么?
目前,钢材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市场需求不旺,在金融机构严控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依然很难享受到降息带来的融资松绑待遇,以至于钢铁行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短期内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在这种背景下,江苏钢铁业内权威人士认为,要积极引导扶持包括中小钢铁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持其最低的盈利空间,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搞好信贷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的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融资环境,降低融资门槛,进一步降低贷款利息,使得企业能够休养生息,促进结构调整。
具体来看,一是期望政府部门进一步认真研究配套政策措施,在钢铁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节能环保技改等方面实施更加优惠的专项低息贷款政策。二是希望银行等金融机构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取消“一刀切”收紧对相关行业信贷政策的做法,对行业中正在进行或已完成转型升级的企业、产品和技术领先的企业、节能环保基础较好的企业和能够生产替代进口材料的企业在信贷政策上给予支持。不要因行业中个别企业停产倒闭或经营失灵,而对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采取限制或收缩信贷的措施,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三是希望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企业的授信续转和使用,优化企业的授信结构,以贷款授信替代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授信,采取切实措施扭转贷款期限短期化趋势。降低或取消开具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的保证金比例、取消开票手续费,帮助企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四是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力度,进一步采取降息等措施,缩小与境外市场主流货币的贷款利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Sophie]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