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锰三角” 地区尾矿隐患调查

西南“锰三角” 地区尾矿隐患调查

  • 2012年03月01日 14:55
  • 来源:

  • 0
  • 关键字:电解锰 锰矿 锰三角
[导读]

      秀山县从2011年5月底开始,一口气关停了境内全部18家电解锰企业,进行尾矿环境隐患整治。停产以来,秀山县财政收入每个月减少近8000万元

  一些隐藏在深山峡谷中的尾矿库,常常被人淡忘。直到尾矿库塌陷,有毒的尾矿渣伴随着江河水冲至城市水系,才会引发社会关注。

  2011年夏天,四川绵阳市的老百姓经历了这样的一幕。当地饮用水因电解锰尾矿库污染整整停水一周,超过20万居民只能依靠瓶装水度日。而当地人无法想象的是,这样的生存威胁乃是距离绵阳300公里以外、阿坝州松潘县深山里一座小型尾矿渣场塌陷所致。

  在中国大江大河的沿岸,堆放着诸多规模不等的尾矿,这些尾矿要么重金属含量超过浸出毒性标准,要么含有急性毒性的危险成分,因为在技术上缺乏有效的处理方法,一些缺乏安全处理的尾矿库,好似定时炸弹,一旦遭遇山洪等地质灾害,隐患就可能酿成事故。

  这些"定时炸弹"究竟如何形成?如何彻底根治尾矿隐患?带着这些疑惑,《了望东方周刊》近日走访了锰渣尾矿密集的西南"锰三角"地区(主要指重庆秀山县、贵州松桃县、湖南花垣县等地),这里曾经因污染问题数度引起中央部门的关注,如今虽有自上而下的治理压力,尾矿隐患的消除依然面临着一些难题。

  危险的溶溪河

  2011年12月中旬,武陵山区已经入冬,酉阳土家族自治县还是一片青山绿水。清晨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农舍、树林浸在白色雾霭中,一条名为溶溪河的长江支流,碧玉般缠绕在山脚下。路旁的广告牌提示外来人:这里正在建设"桃花源5A景区"。

  四周景致确实如世外桃源。可当本刊记者行至龙潭镇五育村,却看见靠近河岸处,清亮的河水浮现出黑色油墨般的颜色。本刊记者挨家挨户地寻访住在河岸的农户,一位吕姓女村民说,黑水是从附近的尾矿库里排出来的,河岸一侧的高山峡谷中正堆放着30多万方锰渣尾矿。

  一名尾矿库员工告诉记者,从尾矿库排到河里的都是山水(山泉水或雨水)。"山水都是清亮亮的,黑墨水一样的怎么可能是山水?"吕姓村民很肯定。

  30多岁的吕姓村民,原本住在尾矿库所在的高山上,2001年因重庆天雄锰业有限公司要在山上建尾矿库,包括她家在内的十几家农户搬到了山脚下的河岸边。农户们在河里取水、洗衣、游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这条河越来越不干净了。

  "现在没人敢在河里游泳啦。"同住在山脚下的冉姓女村民说,现在农户们只能从高山上引水下来或跑到两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挑水,"河里的水早已不能饮用"。

  农户们发现,山上的尾矿越堆越多,而山下种的蔬菜庄稼越来越难长好。"特别是水稻,许多穗都是空心的,再后来,水稻根本就种不了,秧苗插进水里就死。"村民告诉本刊记者,溶溪河下游原本以种水稻为生的农户,现在基本不再种水稻。

  水脏了,2005年,十几家农户找到天雄锰业,讨要污染补偿,结果未能如愿。

  2008年,尾矿库附近的老百姓发现天雄锰业的尾矿坝出现了倾斜、开裂、渗水等现象。"那时候山里的矿渣堆得很满,我们非常担心。这里春天、夏天山洪厉害,大坝要是真有了问题,被洪水一冲,渣子从山上倒下来,整条溶溪河就全完了。"冉女士说。

  2008年10月,重庆市安监局及酉阳县安监局对这一隐患进行了现场核查,确认属实,然而问题并未能解决。2010年春,老百姓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连续多日暴雨后,天雄锰业尾矿库底部涵洞出现塌陷,锰矿渣混同渣场的渗液从尾矿库的涵洞里流出,倾入山下的溶溪河,河水顿时漆黑一片。

  按照重庆天雄锰业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吴子龙的说法,这次塌陷范围极小,只有20多平方米。而在自2002年起就关注渝东南锰矿的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吴登明看来,天雄尾矿底部的塌陷,不止这个范围,如不认真整治,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当地春夏季的降雨量可达200毫米,山上的受水面积在5平方公里,山洪都往尾矿库所在的峡谷里走,因为现有的设计不到位,过水量不够,到时候,威胁的不仅是溶溪河。"吴登明告诉《了望东方周刊》,松潘垮塌尾矿的位置距离绵阳约300公里,因地处岷江上游,仍然会影响到绵阳市的水源品质。而天雄尾矿库的锰渣储存量,远超过松潘县岷江电解锰厂的尾矿容量。溶溪河流入洞庭湖,最终汇入长江,尽管此地距离大城市遥远,一旦出现大范围垮塌,其结果将可能直接影响到300多公里以外张家界等地的水源品质。

  当年尾矿库选址主要考虑成本

  天雄锰业的尾矿坝是溶溪河两岸尾矿隐患的一个缩影。溶溪河发源于秀山县,流经酉阳,作为酉阳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其两岸遍布了十多处尾矿。

  居住在尾矿库附近的酉阳龙潭镇青年付云告诉本刊记者,与其他尾矿相比,天雄锰业的尾矿库"算是比较规范"。本刊记者登上尾矿库所在的山顶,看到该尾矿库周围配备的环保处理设施,如废水处理系统、雨水截洪沟等。尾矿库正对的山脚下,还建有一排平房,那是废水处理的二期厂房。

  在距离天雄锰业尾矿库不到3公里的江丰乡,九鑫锰业的矿渣直接堆放在溶溪河岸边,砖头墙围绕着隆起的渣场,如同露天垃圾场一般,邻河水一侧的砖墙比渣场高。

  "连个像样的坝都没有,遇到大暴雨,不管是山上洪水冲下来,还是溶溪河水涨起来,这个渣场直接就淹到洪水里去了。"付云说。

  在九鑫尾矿渣场的一侧,本刊记者发现一条从渣场内部延伸出的水渠,因冬季雨水少加上工厂最近并未生产,水渠干涸,水渠底部能看到有明显的黑褐色,踩上去脚底会沾上黑色的矿渣。水渠的出口是溶溪河。"九鑫的尾矿渣场这些年通过这个渠,向河道里直接排放了污水。"付云说。

  污水包括电解锰生产中的废水和矿渣堆放产生的渗透液。在九鑫尾矿渣场内,本刊记者看到生产设备比较简陋,渗滤液处理等环保设施均没有配备。

  根据吴登明的调查,在整条溶溪河沿岸,像九鑫锰业这样保持原始堆放状态、无相应环保设施的尾矿,还有十处左右,有些尾矿在距离河岸稍远的峡谷中,比如天吉锰业、海北锰业等。

  酉阳县的尾矿大都是2000年后兴建,特别是2002年至2004年期间,酉阳县作为西部地区的贫困县,开始将电解锰企业作为重点招商引资对象引入。酉阳县安监局安监一科科长冉胜告诉《了望东方周刊》,这些电解锰企业,在设计尾矿库的时候,大多没有按照环保标准要求设计,有些企业甚至没有邀请有资质的尾矿设计机构,只是简单地把尾矿库建设起来,渣场的底部连基本的防渗措施都没有做,渗漏液不断排入河流。

  "这些企业在选址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下游居民,主要看哪里建设成本低,一旦发生问题,很难应急处理。"冉胜说。

  天雄锰业作为酉阳县境内环保设施最全的一家尾矿库,算是实力雄厚。在冉胜看来,天雄出现塌陷,源于尾矿库最初的设计还不够专业。"主要跟选址有关,选址勘测不到位。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流水多、溶洞多,垮塌的涵洞连着一个天然溶洞,当时没有考虑溶洞的承受力,本身就不太适合建设尾矿涵洞。"

  尾矿库盲目而无序的建设,在酉阳是个历史遗留问题。2005年,县安监局第一次做了关于尾矿库安全现状的评价报告,而相关人士认为这次报告做得也不够专业。

  冉胜还告诉本刊记者,县里对于尾矿库的监管责任主体在尾矿库集中兴建时期并没有明确,酉阳县经贸委和安监局分担这一责任。结果,县安监局对于尾矿库一直处于临时监管状态,只是间或做些检测,但人手不足且不具备监管的专业技术能力。

  直到2009年,县里开始重视尾矿库的安全问题,明确了安监局作为主要监管单位。6家锰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也直到这一年才陆续办下来,而上述尾矿多数在2004年前建成。

  老尾矿"必须闭库、重新选址"

  虽然对尾矿的存在有担忧,但溶溪河沿岸的老百姓大部分比较平静,他们中不少人都在尾矿所在的电解锰企业上班,单是天雄锰业在当地就雇佣了300多名员工。

  不过,变化也开始出现。前述吕姓女村民告诉本刊记者:"现在隔几天环保局的人就会开车过来,到河里抽水取样。河水的情况应该是在变好。"天雄锰业生产总监吴子龙告诉《了望东方周刊》,最近一段时间,重庆市环保局每个星期都会到该公司的尾矿库进行环保监测。

  "现在特别严格。"吴子龙说,刚开始建设尾矿的时候,没有渗漏液和废水处理设施,确实会排出黑水,但那时标准低,"我们也是按当时的规范设计的。"

  "2005年开始要求对废水进行处理,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现在最狠的就是河流断面监测,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标准堆放。"吴子龙说。

  2008年,在政府的要求下,天雄锰业增加了废水、废气处理系统,投入了600多万元,这也是天雄锰业在当地第一次对环保设施做大的投入。

  而对于酉阳整体尾矿治理而言,给现有尾矿库增加环保设施还不是最迫切的事。"选址不合理才是最大的问题。老的尾矿设计,没有考虑环境因素和风险,而且渣场的底部最基本的防渗措施都没有做。"冉胜认为,按照最新的尾矿库管理规范,酉阳县老的尾矿库都不能再继续生产,"必须闭库,重新选址。"

  眼下,天雄锰业正按照政府要求,在距离老尾矿库三四公里远的山上重新选址,新库从选址、施工各环节进行了包括环评在内的完整程序,渣场底部甚至做了7层防渗层。

  为了达到规范要求,天雄锰业在新尾矿库的建设上已经投入了2600多万元,安装在线监控系统、渗漏水的收集处理系统等又追加了300多万元。

  总共近4000万元的新库建设预算外,天雄锰业还要完成旧库的闭库,这项投入按照标准至少还要花费2000万元。"这是天雄锰业建厂以来最大规模的投入。"吴子龙说。

  "除了有集团公司做后盾的天雄,其他锰业都是民营小企业,没有这样的实力。"冉胜说,最近两三年电解锰行情不好,效益大幅缩水,天雄锰业总税收在2005年曾达到1800万元,但2010年上缴县里的只有600多万元。依靠集团化运作,资金相对雄厚,天雄尚可支撑,而其他企业运营都困难,更拿不出钱做环保。

  秀山县的"壮士断腕"

  紧邻酉阳的秀山县,从2011年5月底开始,一口气关停了境内全部18家电解锰企业,进行尾矿环境隐患整治。停产以来,秀山县的财政收入每个月减少近8000万元。

  这一举措在当地被称做"壮士断腕"。作为"锰三角"的核心地区,秀山县有近20处锰矿渣场,主要分布在梅江河沿岸。21世纪初,秀山县尾矿的管理曾经混乱,当地水质污染引起了高层重视。2005年,国家领导人两次就"锰三角"污染问题作出批示。

  2011年4月15日,环保部召开"锰三角"地区污染整治座谈会,明确要求"锰三角"地区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水质。秀山县的治理力度由此增强。 (来源: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