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要不要?陕西煤化转型高端告诉你!

产业政策要不要?陕西煤化转型高端告诉你!

  • 2017年04月18日 10:59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镁 镁锭 镁合金 金属镁 兰炭 煤炭
[导读]陕西神府煤田大开发伊始,有关煤炭资源开发的“顶层设计”中,宏观产业政策就引导资本对资源进行“深转化”,从而掀开了国内外能源经济在资源开发中就不断升级转型的全新样本。 第一次国内煤炭市场疲软态势下,市场倒逼中民营资本以“煤炼焦”为突破口,实现了我国全新的兰炭、金...

陕西的煤化在陕北,陕北的煤化在榆林。历经多年以科技为核心的创新转型,榆林正其向千亿吨级国家大型煤炭基地、三千万千瓦国家大型煤电基地、千亿吨级高端煤化工基地、百亿吨级新型材料基地、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迈进。

2017年4月 10日,陕西榆林市市政府,在由市长尉俊东主持召开的常务会上,做出了成立榆林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设立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金的决定。

而在稍早之前的2017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一则由发改委和工信部制定了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方案提到,规划布局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一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凭借富足的能源资源而创造出天量民间财富的榆林,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相关数据显示:在第一次国内煤炭市场疲软的态势下,由民营企业主导的煤炭资源初级转化的实体产业,带动榆林能源经济走出低谷,创出陕西新增长一极的神话;而在国内煤价再次理性回归时,市场倒迫中,陕西民营经济与国有能源巨头共同推动的“煤化”产业的升级、转型,推动着陕西能源经济突破“资源诅咒”后,实现着新常态下的华丽转身。

“我们有1600多亿的民间资本闲置在区域各大银行,如果有产业基金来撬动并放大,引导共同参与高端能源化工,陕西的煤化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又将是一番姹紫嫣红。”陕西第三大省属煤炭巨头楡能集团董事长宋玉琪,谈及榆林未来煤化产业的高端化时,自信十足。

破“资源诅咒”理念的可持续

榆林有着极为富庶的能源资源,有权威人士形象地称“一脚踩下去,财富就富可敌国”。相关资料显示,榆林每平方米的地下富含6吨储煤、115公斤石油、140立方米天然气、140吨的岩盐。按目前市值计算,榆林每平方公里地下拥有大约1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

陕西的煤炭工业起始于渭北一带,早期铜川矿务的煤炭开采,曾经名噪一时。上世纪80年代初,陕北神府特大煤田的发现,开启了陕西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序幕。

开发之初,国家“顶层计设计”依照市场化法则,准许“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原则,开创陕北能源经济发展新方式。

“但陕西的能源资源开发,走了一条与国内外能源经济发展不同的道路。没有简单地挖煤卖煤,而是在产业布局发展上,引导企业搞转化。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借鉴国内外能源经济发展经验,力求突破资源诅咒的困局。”榆林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人杨扬介绍到。

杨扬所讲述的资源诅咒,就是有关资源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引发国内外学者关注的“荷兰病”。按照专家们的研究,资源行业的相对扩张,必然会降低各种生产要素对其他行业的配置,产业结构容易出现“跛脚”现象。

相关资料显示,国内外能源经济发展区域都出现过许多类似现象,从陕西自身煤炭开采工业起步较早的铜川,远到国内的阜新、鸡西,乃至国外前苏联时期的巴库。

“正因为借鉴了国内外能源经济发展区域的 ‘跛脚’经验,在本世纪初,陕北煤炭迎来大发展之时,来自顶层设计的’三个转化’,便已经提出。”长期致力于榆林新闻宣传管理的王军认为。

1989年,来自原国家计委《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的出笼,标志着“顶层设计”开始注重资源的深转化,也推动着陕西煤炭的大开发。

“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之初,仅仅是挖煤、采油、输气,只有 ‘能源’没有 ‘化工’。国内外能源经济地区矿碣城哀的悲剧一直刺激着陕西地方管理层。”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一名原任领导回忆。

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02年,榆林修编《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时,首次提出“高起点,大规模,新机制,抓转化”。

当年的10月,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向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三个转化”的理念,即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气油盐向化工产品转化。

2003年初,陕西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三个转化”视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展方向正式提出。当年的6月8日,陕西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陕西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的会议纪要》,指导地方能源化工建设。

2007年的4月,陕西省政府第五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议纪要中,又提出产业发展的“三个延伸”,即向配套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下游增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延伸。

“为了推动榆林能源转化向更高层次迈进,陕西每年在榆林召开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座谈工作推进会,会议规格高、层次高。从2003年开始,每次会议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参加。2015年开始,陕西有关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顶设计中首次明确提出高端化。”前述王军回忆。

经过多年的发展,陕西榆林已经构建了原煤—发电、原煤—兰炭—电石或铁合金—金属镁、原煤—兰炭—煤焦油—清洁燃料油、原煤 (天然气)—甲醇—烯烃或醋酸、原盐—烧碱、聚氯乙烯等循环型产业链。

陕西榆林已经形成了以煤、油、气、盐采掘为基础,电力、化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16年,榆林全市生产原煤3.6亿吨,原油1092万吨,天然气159.7亿方,原盐134万吨、甲醇225万吨,聚乙烯110.43万吨,聚丙烯123.88万吨,聚氯乙烯143万吨,金属镁45.59万吨、兰炭2888万吨,榆林已成为“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相关数据显示:历经“十五”时期的“大上项目”、“十一五”时期的“跨越发展”和“十二五”时期的“转型升级”三个阶段的发展,榆林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的集聚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典型、陕西新的经济增长极、全国重要的能源输出地。

“用煤先取油”再造新大庆

“单独的工艺流程已经没任何问题了,系统流程中粉尘卡壳关预计很快就会突破了。我们正在攻克生产过程中的稳定运行问题!”国家级能源经济技术开发区榆神工业区管委会负责政工宣传的许海峰,不无兴奋地告诉记者。

许海峰所讲的,是指在国家级开发区引进孵化的陕西富油能源化工企业,正在攻克着整个榆林也是我国粉煤炼焦提取煤焦油的新型煤化工艺。

原来,整个陕北煤炭资源整合后,被淘汰了的落后产能采掘工艺所生产的块煤,被粉煤所代替,新采掘工艺下煤矿煤炭产量的70%形成了粉煤。

原本以块煤为原料的炼焦产业,使得块煤市场价格高昂,而粉煤市场价格一路低迷。打通粉煤炼焦工艺,是民营企家杨占彪等企业家们的多年梦想。

该项目是民间资本与大连理工大的科研合作项目,就在有限资本即将耗尽之时,迎来我国第四大能源巨头陕西煤业集团的鼎力支持,创新试验得以顺利进行。

“陕煤已经启动了’富油’的扩大升级版。一旦大规模的商业化得以推广,榆林地方煤炭粉煤产能的相对过剩问题就会解决。而从煤到焦油、再到榆林版煤制油的全新产业链条,形成良性大规模转化的商业路径,商业价值无法估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权威专家张相平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

记者调查了解到:神木富油与大连理工大合作将粉煤炼焦提油成功。而浙江大学流化床煤干馏与锅炉结合,煤气生产甲醇,回收煤焦油,兰炭作为锅炉燃料发电,已取得中试成功。而之前神木县被称为“榆林版”煤制油的陕西天元化工,已经获得巨大经济效益。

相关资料显示,陕西地方能源巨头延长、陕煤与地方民营企业参股合作的煤炼焦项目,几年前早已展开,近两年的趋势是煤焦油制汽柴油。延长石油在陕西靖边以煤油气为原料的综合实验探索已经取得成功。就在记者采访时,有权威消息证实延长石油计划利用新技术在楡神开发区上马新的制油化工项目。

榆林市发改委主任郭培才认为榆林已经具备卖煤先取油的大规模工业产业推广条件,并称正在引导大面积的推广。

记者采访了解到,按照科学实验及工业化运行,相比于央企大手笔投资的煤化工,陕西地方产业的煤炭热解分质利用,具有投资低(吨煤投资煤转油、转气投资高达1000元,而热解分质利用仅为200元)、转化高(热解热值转化高达80%,而煤转油、转气仅为40至50%)、资源耗费少、环保门槛低等优点。

与国内其它地区煤炭资源相比,榆林煤富含油适合热解,热解产业发展规模大,生产技术相对领先,中间产品也初具规模,大规模工业化工艺路径成型,新型商业路径已经打通。

“榆林目前工业化吨煤出油率是8%,而理论试验煤热解加氢加催化剂,出率最高可提高到20%—30%。若以工业化出油10%计算,榆林十二五末5亿吨煤炭产能中,50%的煤用以热解转化,出油即达5000万吨,加上现有地方1000万吨石油原油产能,榆林等于再造了个大庆。而榆林煤化的大面积商业化推广,必将破解我国石油对外能源依赖的困局。”榆林市发改委主任郭培才分析并断言。

兰炭产业催生治理雾霾新利器

其实榆林版的煤制油,已经经历了长达10多年的商业化工艺路径探索。

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煤炭价格低迷态势中,市场倒逼下民间资本以煤炭就地转化的方式,解决榆林煤炭“价低、外运难”的发展瓶颈。我国一项新型煤炭提炼焦炭产业,应用而生。

其实,国际上早在二战之前,德国的煤炼焦提油技术已经成熟并大量运用,而抗战时期国内已有该产业主要用于提油。在欧美石油新型产业的运用推动下,煤的“热解”技术才相对冷落,但国际能源巨头美国的陶氏、南非的沙索尔等一直拥有煤制油、煤的精细转化前沿技术。

“九五”以来,在陕西地方政府的大力发展推动下,中低温煤干馏技术不断改进推广,使榆林兰炭业逐渐形成一大产业。

到2006年,榆林兰炭企业已达294家。2007年开始,地方政府以环保产业标准倒逼企业,以节能减排为目的“关小上大”,对该产业进行产业整合升级,在榆林形成17个兰炭工业园区和5个集中生产点,从而形成兰炭产业的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到2008年,国家工信部出台兰炭行业准入标准。兰炭这一榆林民间草根产业,最终获得国家产业层面的认可。

“兰炭产业形成,起初完全是民间资本在市场自由化的海洋里苦练遨游的产物,但在升级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舍弃了当时已经是地方财政税收重要来源的巨大利税,以行政手段强行驱赶炼焦行业’关、停、并、转’,仅此一项有人初步预算当年民营资本直接经济损失几近20亿,但我们换来了产业的脱胎换骨。”榆林市环保局原执法大队队长回忆道。

到2009年,榆林兰炭产能实际达到848.3万吨,转化原煤1441万吨。而以兰炭为原料的下游产业电石、铁合金、金属镁等产业链也已形成。

数据显示,到十一五末,榆林兰炭及下游产业实现产值119.89亿元,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27.4%,而金属镁产业国际范围内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

“榆林兰炭产业,已经走出高耗能,高污染,低循环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实现了降耗、减排的经济增长新模式阶段。”陕西环保厅一名负责人评价。

2016年11月12日,榆林兰炭正式获得环保部清洁能源推广资格,有了进京治理雾霾的通行证。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李术元教授指出,京津冀如果将民用燃煤换成陕西榆林的优质兰炭,每年至少可向大气中少排放40万吨二氧化硫、30万吨氮氧化物。

“榆林地方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着力点,还是兰炭产业的升级。我们将着眼于新技术革新下的钠材料、镁材料、碳材料(石墨烯)等,正为兰炭规划下游兰炭产业园、金属镁产业园、PVC塑料产业园。”榆林市发改委一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榆林市发改委重大项目办负责人马富全介绍:事实上榆林能源行业产能的相对过剩,正被升级转型的全新产业所逐步化解。榆林的煤焦油,不但被当地榆林版的煤制油全部化解,而且还吸纳了远在新疆市场的部分产能。榆林神府兰炭全部产能尚不足6000万吨。仅煤制甲醇一项,央企几个大项目一旦开工,整个鄂尔多斯能源“金三角”地区的产能,完全可以吸收消化消化。

切换创新驱动“核动力”

“站在陕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上看,2016年是横山乃至榆林全市跨越发展的全新一年,我们借助横山撤县设区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真正实现了招商引资、现代能化产业的高端化新布局。”陕西横山区区长周建国开始如数家珍。

横山地处陕西榆林市城市的西南,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随着榆林城市规划向西南方向拓展,其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横山的发展,完全是典型的后发区域借助现代科技、依托能源巨头,布局大产业,实现追赶超越的创新,几年前还是依靠传统农业、小煤窑、小火电发展的落后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能源资源优势,真正实现了区域经济突破性的高起点、大跨越式的发展。”团干背景出身、曾在陕西神府地区任职历练过现任横山区区委书记王效力,快人快语。

记者调查了解到,横山的飞跃有赖于“十年磨一剑”的三大榆林乃至陕西招商引资的点睛之笔:

一是引进地方能化巨头楡能集团投资上百亿即将建成国际一流的百万千瓦级的电厂,一个也被楡能集团视为跨越转型的全新项目,一期项目一旦开始运行,一年400多万吨煤炭的吞吐,一下就消化掉横山全区煤炭产能的一半;

二是争取到了让国家电网将陕北至山东潍坊1000千伏的特供高压输电线路的源头枢纽,布局在一个离县城不过20公里一个名叫塔湾的地方,输电枢纽的聚集效应,必然会让更多的大型电厂布局在县域周围,除上述楡能电厂外、由陕西第二大能源集团陕能投布局的另外一座国际一流的大型火力发电厂也基本完成投资建厂,从而奠定了横山成为国家’西电东送’源头火电基地的地位;

 三就是让央企中煤、华电、山东兖矿将目前国内外领先的高端化工项目布局在县域境内,以中煤为代表的中煤陕西化工项目已经实现了两年的商业运行。

横山是近两年陕西榆林招商引资谋求“高、 大、 上”的一个缩影。

“我们在煤化工的产业布局思路上,也曾尝试过国内诸如汽车产业走过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探索。”距离横山不过百里的神木市大保当,神华陕西煤化工负责人仝瑞雪苦笑着说。

令老仝苦笑的是,身为自感有怀实业强国理念的国企高管,在曾与国外一家顶级煤化能源巨头谈判时,总是要面对无情的傲慢与苛刻。

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拿来主义”不同的是,神华尝试着以“资源换技术”。

“10年多的马拉松式的谈判,让谈判文书垒高等身时,身怀振兴民族工业梦想实业人的憋屈与愤懑,一般人是难以理解的。其实一个后发国家,要实现民族工业追赶超越,面对的远不只是苛刻与傲慢、憋屈与愤懑。”老仝感慨道。

不过,让老仝欣慰的是,其所在的神华陕西位于榆神国家级开发区内的国内目前最大的煤炭精细化工项目,部分已经开始商业化运营,化工项目所涉及到的科技工艺,已经实现了百分之九十五的国产化,而那些动辄以技术封锁为由讨价还价的外国能源巨头们,也许很快就到了重来“东洋”反转讨教取经的时候了。

神华布局陕西试图实现华丽跃升的煤炭精细化工,仅仅是能源“金三角”范围内“国之重技”的“一技”。

同样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运营的,也有中煤陕西在国家级开发区楡横工业园区投资千亿的煤炭化工。

而就在2017年2月27日上午,在陕西神木县,由陕西精益化工计划投资46亿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场平开工。

据了解,陕西精益化工有限公司煤焦油深加工多联产综合利用项目,是由陕西知名民营企业陕西恒源煤电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一项新型产业项目。该项目是目前国内首套大型化的煤基芳烃生产线,全面系统的实现了煤炭分质、深度利用,是一套煤炭转化利用的新型产业化路经,在世界范围内,也属超越领先。

同样,在横山境内的楡横工业园区内,一项国家“863”计划早已完成工业中试的煤转芳烃国之重技,已经做好了大规模工业化的前期所有手续准备,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华电集团,也是蓄势待发。

其实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煤炭化工的升级转型,在陕西榆林随处可见。

“从2016年开始,我们发改委汇合科技局,专门给榆林境内的企业搭建了一个煤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并提供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大胆试错。平台一搭建,原来发现许多企业因为商业保密而都在秘密试验。将企业叫到一块,共同探讨,有的企业发现自己的工艺技术创新原来别的企业早就试过,感叹在创新的路上今后一定要互通有无,避免少走弯路。”前述杨扬介绍到。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榆林地区煤炭深转化技术创新探路在众多企业中呈现出井喷状态。陕西省科技厅一名官员透漏,榆林已经公开的科技创新项目中,已有6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处于国际前沿水平。

近两年,榆林依托科技创新,已经成功研发了低阶煤中低温干馏、粉煤热解、煤焦油加氢等技术,并在国内外推广,富油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天元粉煤回转热解、胜帮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中科院固体热载体粉煤热解等多项技术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煤炭分质利用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占据国内领先地位;建成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煤电一体化项目国华锦界电厂,拥有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兖矿100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华电集团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延长集团全球首个煤油混炼工业示范等成果通过鉴定。

2016年8月,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利在榆林调研后指出,榆林在煤化工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奋,在国家能源转型中具有战略意义。

“煤化”高端化颠覆“石化”

一统独霸

“榆林煤化工的创新转型,既有材料、工艺的创新,也有新产品与市场开拓的创新;既有渐进式的创新,也有颠覆式的革新,目前的趋势是向高端化、前沿化迈进。”前述陕西省科技厅官员分析。

记者调查分析发现,榆林将煤化产业向纵深、精细、高端的不断推进,也是多年来地方政府坚持从产业布局理念的全新,到制度机制的创新,再到管理服务创新的结果。

借鉴国内外培育孵化区域核心产业的经验,榆林将核心产业“园区化为载体”作为管理与服务的着力点,做到了配套设施完善,管理体制理顺,能源化工企业科学合理布局,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产业的集群化效应尤为明显。目前集群产业特色基本形成,府谷煤电化载能工业区重点发展了煤电、载能产业;榆神工业区高端现代煤化工产业集聚明显;榆横工业区以煤电一体化、煤液化、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特色为主;靖边能化综合利用园区以煤、油田伴生气、渣油裂解干气三种原料结合生产甲醇下游产品,即在资源的综合利用走出新路。

榆林也注重让不同属性资本的“聚合”,共同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榆林最早在国内开始探索让不同所有制经济参与共同合作,大力发展混合制经济成分所有制,让资本不分民营国有,鼓励跨行业、跨区域合作能化工业发展。

“项目的高端化也有赖于环保产业的前期严卡准入、后期严查严管。榆林对重大转化项目,坚持量水而行,能源转化效率、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必须达到准入值;把环境承载能力作为约束载能项目准入、布局和规模的重要前置条件;新建化工项目必须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工艺,努力做到’零排放’。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陕西环保一名权威人士评说。

在榆横工业园区,一个即将大型工业化运行的项目值得大书特书。他就是华电煤制芳烃。

这是国际范围内,首例利用我国清华大学科研成果进行煤制芳烃工业化转化的创举。也是我国科技部“863”重大专项科研课题的子课题之一。是继国内科研机构与能源企业合作完成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等重大现代煤化工技术之后,又一重大创新。一项堪称颠覆性创举的国之重技。

记者调研了解到,这项由我国清华大学主持研发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应用,将彻底颠覆传统芳烃原料的取得,依赖于石油化工取得一家独大的工艺路径。届时进口芳烃动辄上万元的天价,也将随着我国自护知识产权技术的应用推广,而必然身价暴跌。

“华电利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煤制芳烃技术,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成功,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一个以煤为原料,生产全产业链石油化工产品的国家。”陕西省科技厅一名官员如此评价。

“换句话说,我国利用现代科技,全部打通了以煤代油的四大类现代化工基础原料的生产工艺。烯烃、芳烃、烷烃、炔烃,四大类基础化工原料,已经都在榆林实现了实体产业化。中国乃至世界石油化工历史,或许将由此改写。”前述陕西科技厅一名官员如此评价。

据了解,除了华电,国内能源巨头神华、中煤、兖矿、延长、陕煤、陕西有色等,都在榆林落脚。而神华集团位于神木县境内的特大煤炭精细化工一项,投资高达1250亿人民币的循环系列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已有部分开始商业运行。

“我们国是富煤少油,煤炭资源占能源总量的70%,利用现代科技搞煤转油、搞煤代油的石化产品转化,有着成本低的核心竞争优势,而最大的优势还有可以突破石油资源短缺制约、摆脱对外石油能源依赖。”陕西发改委一名官员分析认为。

“5年乃至10年前已经布局,动辄投资百亿的特大型化工项目,从2015年开始陆续释放产能。如今我们试图设立煤化工高端产业投融资基金,计划撬动榆林庞大的民间资本,引导资金向高端化、大循环、低成本的产业集群中注入,陕西榆林必将重塑我国现代化工业体系升级转型新样版。”榆林市市长尉俊东判断。

“实际上,榆林在总结国内外能源资源开发经验的基础上,以深转化为突破口,已建成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作为国内外顶尖能源化工产业的孵化器,榆林两大工业园已经体现出资本高度密集、科技含量国内外顶尖、能源资源深度转化的特点,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雏形已经具备,必将引领国家规划的能源‘金三角’地区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创新。我们两大园区的建设目标就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陕西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如是解读。来源:法制周末

 

  • [责任编辑:tianyawei]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