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龙钼业:业绩变脸无疑

新华龙钼业:业绩变脸无疑

  • 2012年08月06日 16:32
  • 来源:

  • 0
  • 关键字:钼精矿 钼铁 氧化钼
[导读]
锦州新华龙钼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处在上市的冲刺阶段,根据该公司在7月31日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A股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显示,将于8月14日正式启动网下申购。以该公司计划募集资金额52543.62万元和6336万股的计划发行量,新华龙的首发价格将为8.29元,对应上市后静态市盈率约为23.03倍,当属不低的水平。因此在目前已是极度低迷的市场环境下,难保该公司不会出现募集资金不足的尴尬境地。
 
其实,单从公司的行业地位的竞争力来说,新华龙远远逊于已上市的金钼股份,后者钼自产及加工业务毛利率高达31.88%,而新华龙此项指标仅为7.71%,二者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对此,就连新华龙自己在招股书中也坦言:“金钼股份拥有大规模的钼矿资源,在钼产品的产业链条中把握着源头的原料供应,主要原料可通过钼矿采选业务获得,因此,金钼股份下游产品的生产比新华龙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且生产成本相对稳定。然而,报告期内公司尚未实现钼精矿的采选,生产用原料需外购获得,生产成本受原材料采购价格的影响较大,公司作为钼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仅赚取相应的加工毛利。”
 
从这段阐述中不难看出,新华龙对其自身的行业地位和盈利稳定性都是信心不足的,那么又何以令投资者放心呢?尤其是在有色金属及加工行业并不景气的2012年,就连钼行业龙头的金钼股份都面临着困境,相比新华龙的日子更是难上加难了,上市后业绩变脸恐几无悬念。
 
就连被新华龙称赞不已的金钼股份,也在7月20日公布了2012年业绩快报,净利润同比下降14.62%,对此公告中解释造成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为“钼产品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及人工成本上升、辅料价格上涨、所得税税率变化等”。
 
一叶落而知秋,行业龙头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生产成本受原材料采购价格的影响较大”的新华龙呢?连产业链中最基础的钼精矿采选都未能实现,注定了新华龙只能漂浮在原材料价格过山车上、在承担极大成本风险的同时赚取可怜的加工收入。而且,如果我们将导致金钼股份业绩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后便能发现,新华龙2012年的经营实在令人堪忧。
 
仅以“人工成本上升”为例,这构成了金钼股份今年上半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这却是困扰整个行业的问题,无论是金钼股份还是新华龙,都难以独善其身。
 
更何况,从常识来看,如果人均薪酬水平越低,则未来人力成本增加的幅度也就越大,对于企业的业绩实现压力也就越大。根据金钼股份披露的2011年年报,该公司当年末共有员工总数5019人,同期合并现金流量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科目发生金额为64264.38万元,对应人均人力成本发生金额大致为12.8万元;但是反观新华龙,招股说明书“员工人数及构成情况”部分披露截止2011年末该公司共有员工总数为895人,而2011年合并现金流量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科目发生金额仅为1251.56万元,对应人均人力成本发生金额仅为1.4万元,仅大致相当于金钼股份此项数值的九分之一。
 
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金钼股份所处的山西省,与新华龙所处的辽宁省,人员薪酬水平总不至于相差就被之多吧?由此来看,称新华龙为“血汗工厂”真是一点够不冤枉。即便抛开社会道义来说,上市前畸低的人员薪酬是难以持续的,势必将导致该公司上市后人力成本发生额的飙升,进而损害其盈利能力、导致股东损失。换言之,新华龙在上市前通过远低于合理水平的薪酬支付粉饰盈利水平,并且给该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早已埋下了伏笔。
 
其实,不仅新华龙的普通员工在以超乎想象的低薪、“无私”地为扮靓新华龙最终业绩做出了巨大贡献,就连新华龙的高管人员也是“身先士卒”。
 
根据招股说明书“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在公司薪酬情况”部分披露的信息,众多大量直接或间接持有新华龙股权的高管人员,薪酬也可为极度廉价,其中就连薪酬最高的董事兼总经理岗位的年薪也不足10万元,董事长郭光华更是白白为公司服务、分文不取,这与其他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动辄数十万元薪酬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那是问题在于,这种情形显然是非正常的,我们有理由预期该公司上市后,高管人员薪酬将快速回归到合理水平,并大幅增加新华龙的人力成本支出,进而给新华龙的业绩变脸增添了不少“砝码”。(来源:东方财富网)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