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11省市密集出台新发展政策措施
两万多株中山杉下水流回环,鱼儿在追逐跳跃,机敏的冠狗鸟寻觅着虫虾……走在昆明市捞鱼河湿地公园的步道上,这一独特的“水上森林”令人叹为观止。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滇池的支流,捞鱼河地区的水环境治理,见证了滇池水质由劣Ⅴ类到Ⅴ类、今年上半年又上升为Ⅳ类的艰难历程。历经20多年、投资约600亿元,滇池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善,成为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缩影。如今,贯穿我国东中西部的长江经济带,在中央新的决策部署和发展战略引领下,正在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连日来,在中宣部组织的长江经济带重大主题采访活动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和部分省市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当前沿江11省市呈现“以带串群”的发展新格局,其中五大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极,正在按中央新发展理念重构高质量发展新版图。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笔下的长江,在高山峡谷间喷涌而出、生机勃勃。而今,长江经济带依托黄金水道的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黔中、滇中等五个城市群,集聚了全国40%的人口、经济产值和进出口总额,更加生机盎然。
今年一季度,全国有8个省份经济增速超过8%,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占有6席,分别是贵州、云南、江西、四川、安徽、湖南。近两年来,长江经济带增速总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引擎作用明显。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新时代优化我国发展空间格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说。
其中,长三角发挥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龙头作用,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强化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打造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成渝城市群则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与纽带;江淮城市群力争建成国家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门户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则建设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核心区。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的转型升级。继2016年1月在长江上游重庆召开座谈会后,今年4月26日中央在武汉再次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方向、目标、思路进一步厘清。其中特别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推动长江经济带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多位权威专家和省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转型“突围”,将为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探索一条路径。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央对长江经济带的最新决策部署承载着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今年以来,相关部委和沿江省市密集出台新政,一系列制度设计开始向“深水区”发力:财政部发文要求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沿江各省省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正研究建立;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已征求沿江省市和相关部门意见,正在抓紧修改完善;浙江、江西、贵州、青海等地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加快推进;河长制全面建立,提前半年完成了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
“没有发展重化工,经济总量不算大,但我们的旅游文化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在“长江第一湾”云南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表示,今年以来,丽江市将生态保护前置到售票端,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分别实施“限流”措施,就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
“长江流域作为我国最具综合优势的经济带、资源带、产业带、城市带和智力带,需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根据工信部相关规划,长江经济带正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制造业集群,进而承建覆盖长江经济带全域的产业链。
值得关注的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和城市群正呈现“大协作”的一体化发展态势。上游,四川、重庆联合签署深化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中游,赣湘鄂三省政府签署宣言,合力抓好湖泊湿地管理保护、生态修复和科学利用;下游,《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聚焦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明确30多项重点合作事项,2018年度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计划和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同步推出。
长江经济带规模和潜力巨大,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必须接长一些“短板”。成长春等专家分析认为,从区域总体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中低端产业比重过高等问题依然突出,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仍占较大比重,绿色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有待培育,新旧动能转换尚须加力。
多位专家和沿江省市同志建议,在产业创新发展上,应首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破地区间行政壁垒与地方保护主义,构建统一大市场。成长春说,加快互联互通,发展江海联运,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长江经济带内产业有序转移、产业链对接,支持园区共建、产业飞地等战略合作的方式,形成分工有序、合作充分和竞争公平的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以此提高各种要素的配置效率,激发区域内生发展活力。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专家赵吉表示,下一步要通过中央领导小组的推动,建立区域合作联动机制,发挥“穿针引线”的重要功能,并依托市场机制推进绿色、协调与高质量发展,让长江“金腰带”更加熠熠生辉。
- [责任编辑:liuzhengrong]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