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
2020年下半年开始,集运市场运价一路高歌猛进,不少班轮公司年度业绩创近10年来最佳。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近日发布2020年全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去年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净利润(Underlying EBITDA)增长44%至82亿美元,营收为397亿美元,与2019年全年营收389亿美元相比,实现增长。
进入新的一年,集运业还会如此火爆吗?“今年将是集运业需求平稳、紊乱消退、回归常态的一年。”在近日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主办的2021年国际集装箱班轮市场专题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今年的集运市场前景会继续保持向好,但走势趋于平稳。
行业高景气度可期待
随着疫苗接种在全球展开,疫情得到控制,今年全球经济有望复苏。但引发的运输需求在全年将维持平稳,不再如去年那般跌宕起伏。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陈金海表示,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将使得集运需求增速大幅提高,带来行业高景气度。“集运需求取决于全球经济增长,2021年全球有望进入库存周期上行期。在上一轮上行和繁荣期(2016—2018年),集运需求增速达到6%左右。本轮周期上行,集运需求增速有望达到上一轮水平。考虑2020年低基数,2021年增速更高。”
他进一步分析,一方面,2019年中美库存周期到达低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延缓了回升,2021年有望进入上行期;另一方面,2021年疫苗普及后,全球经济有望修复,两者将带动集运需求增长。但需求增速大概率低于去年四季度,因为2020年欧美国家高额补贴使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下半年商品消费高增长,从而导致年底集运需求高增长。今年补贴消退,居民收入增速可能下降,商品消费增速也可能下降,集运需求增速比2020年四季度难以持续提高。
“2021年全年需求会较平均,不会再出现2020年前低后高的走势。比如2—4月欧美航线运量一般是低谷,但今年因为前期积压货物较多,所以运量仍会较往年增加,与其他月份持平。”陈金海说。
疫情因素将减弱
“2020年疫情对需求贡献十分明显,可概括为三个‘替代’和一个‘补库’:中国出口替代海外出口,海外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进口产品替代本国产品,欧美国家商品消费替代服务消费,这都是集运需求大幅增长的原因;‘补库’则指的是美国从2020年7月开始进入补库存阶段,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陈金海说,去年2季度开始,中国出口就替代了其他国家对欧美的出口,这对于远东—北美、远东—北欧两条航线上的运力消耗较多,导致供不应求。但2021年“替代效应”会下降,这个趋势从去年下半年已开始显现,随着其他国家疫情得到控制,生产能力逐渐恢复,中国出口欧美的产品市场份额在下降。
因为疫情,去年欧美国家的本国生产能力不足,产品需求缺口被进口替代。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欧美国内生产恢复,国产产品将替代进口。2021年,疫情控制情况变好,本国生产能力会进一步提升,抑制进口需求增长和集运需求。
疫情也导致欧美人民的旅游、餐饮等服务消费降至冰点,人们大都通过购买商品进行消费。陈金海介绍,社交隔离政策使服务消费受限,居民收入用于商品消费的比例增加,导致2020年9月商品消费增速创15年新高。今年随着疫苗普及,商品消费代替服务消费将逆转,拖累商品消费、贸易和运输增长。
此外,2021年海外补库存趋缓,进口增长动力减弱。2020年下半年美国补库存推高商品进口增速,预计到2020年底补库存过半,2021年补库存的空间缩小、速度放缓,对集运需求增长的贡献减弱。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所所长张永锋也认为,美国商品补库存需求已经接近尾声,尽管部分零售商还在大力补货,但批发商库存恢复较快,并接近疫情暴发之前的水平。停工停产、商业办公减少、消费习惯改变等对于传统工业品或消费品的减少,中国非防疫物资出口依然呈现下滑态势,同时美国、欧盟等经济体防疫物资本地生产能力也逐步在提升。
有效运力回升
回顾2020年,专家分析,需求分布失衡是导致去年运价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疫情导致需求上半年疲弱、下半年集中爆发,并引发海外港口拥堵、集装箱短缺、有效运力下降。这些情况将在2021年逐渐缓解,船舶周转率将回归正常水平,有效运力将回升。集运系统顺畅有助于提高进出口物流体系的效率,同时降低班轮公司的成本。
陈金海认为,去年四季度欧美港口拥堵严重,一方面是需求增长较快,例如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的进口集装箱量2020年底同比较2019年增长较多;另一方面工人、集卡司机工作受到了疫情影响,港口生产能力不足。两方面共同作用,使得进口集装箱无法及时被处理。
目前是最艰难的时刻,随着2—4月运输淡季的来临,港口拥堵会出现缓解。4月之后,随着港口生产效率提升,港口拥堵会进一步缓解。近期洛杉矶港生产能力已有提升,从1月数据来看,其进口集装箱处理能力为55—60万箱左右,处于历史高位,这对于处理积压集装箱、缓解港口拥堵无疑是好消息。
在陈金海看来,4月份之后,海外港口继续拥堵的可能性较小。因为目前美国两大主要港口生产能力已高于进口集装箱到港量,且还有提升空间,所以完全有能力及时装卸进口集装箱。“随着美国疫苗接种计划逐步实施,4—5月其交通行业人员有望全部接种完毕,这将有利于港口生产效率提升。”
缺箱不再是焦点
缺箱对运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缺箱不是集运业关键瓶颈问题。目前市场上货多于箱,箱多于舱位,在“一箱难求”的情况下,船舶满载率仍然很高,这说明真正的瓶颈在班轮的舱位即运力。
陈金海介绍,有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缺箱情况达到顶点,但今年1月开始明显缓解,各港口的缺箱指数都开始好转。2—4月是出口淡季,对集装箱的环比需求下降,缺箱情况应该不会再成为行业焦点。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战略部总经理丁崇冰则认为,国内缺箱情况暂时不会有显著改善。“空箱回流肯定会发生,目前我国港口也做好了相应准备工作,如扩大空箱堆场等,但时间仍不确定。因为从最近的AIS信息服务平台上可以看到,目前洛杉矶港、鹿特丹港、汉堡等港口附近的在港船舶较多,在航船舶较少,这说明国外港口还在消化积压的集装箱,大规模空箱回流还未启动。就算这些船舶半个月以后携带大批空箱回程,抵达我国枢纽港也要到45—60天之后了。”
他还表示,短期内港口、班轮公司、仓库、车队等集运业企业的高负荷作业还将持续,但2—3个月以后生产强度将会减缓。长期来看,因为去年基数较大,货量将进入平台期,进出口箱量将达到平衡,港口的效益会更好。
专家们表示,综合来看,全球经济会恢复,疫情对集运需求的贡献会减弱,疫情引发的港口拥堵、缺箱等问题况都会缓解,集运市场会走向良性状态,效率将提升。这对于班轮公司降低运营成本,我国进出口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无疑都是利好。
转自:网络
- [责任编辑:Catherine Ren]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