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2021年初始,工信部对钢铁产业提出“提质增效 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其中在产量控制方面的具体目标是——2021年全年粗钢产量保持“不增”态势。
工信部做出这一决定,主要从以下原因来考虑:
1.钢铁产业是碳排放大户,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在“碳达峰 碳中和”双碳目标背景下,钢铁产业“碳减排”任务首当其冲。特别是在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0.65亿吨,较上年产量增长7%,全球占比超55%的大背景下。
2.2020年下半年铁矿石价格非理性上涨——上半年铁矿石进口量为5.47亿吨,进口金额为493亿美元;下半年进口量为6.23亿吨,进口金额为697亿美元;较上半年分别增长14%和41%。铁矿石价格的非理性上涨令建筑业和制造业面临较高的成本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而粗钢产量的高位温和运行,有利于铁矿石价格逐渐回归理性。
3.能够促使钢铁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由碳钢占比过高转向优特钢占比适度增加,以提升钢材产品的附加值。2020年中国重点优特钢企业粗钢产量约为1.47亿吨,同比增幅为4.12%,粗钢产量占比为13.8%。
4.促使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优化,长流程与短流程相结合;并适度向短流程的电炉生产转移。2020年中国电炉钢出港产量占比略高于10%,远低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
但2021年上半年,钢铁产业呈现“量价齐升”的运行态势。1-5月份全国粗钢产量4.73亿吨,同比增13.9%。其中苏鲁晋鄂四省较去年同期产量的增量都超过400万吨;这给碳减排造成相当压力。价格也呈现明显上涨态势:5月底铁矿石,螺纹钢,热卷的价格较去年年底都有超20%的涨幅,对建筑业和制造业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
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开始推行“粗钢产量压减”工作,整体工作力度较大。前5个月月均产量为9460万吨,要完成“产量全年不增”的任务,6-12月月均产量需调整为8460万吨,向下调整的幅度较大。正因为如此,不锈钢业界也在热议,“粗钢产量压减”工作是否会大面积涉及不锈钢企业,是否会对今年的不锈钢产量产生大的影响。根据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认为影响并不会太大。
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
1.不锈钢核心上游的镍铬资源全球分布较为广泛,且镍铬资源出口大国多与中国保持着密切友好的政经关系。上游资源自主可控性较普碳钢方面要强,且上游并不“滥用”资源优势而“漫天要价”。
2.根据我们的调研统计,中国1-5月不锈粗钢产量约为1414万吨,约占全国粗钢产量的3%。整体占比较低,产量的增减对“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的大局影响不大。同时,不锈钢属于特钢范畴,大都属于“十四五”规划支持的高品质特殊钢材类别。不过部分未按标准生产的200系不锈钢产品并不为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鼓励,这是业界需要思考的问题。
3.根据我们的预计,2021年中国不锈粗钢产量或将达到3400万吨;预计较2020年不锈粗钢产量增约350万吨。如果比照普碳钢方面“产量不增”的要求,那么2021年6-12月不锈粗钢月产量要控制230万吨以下,其预期的产能利用率在67%以下;一旦实行,会对不锈钢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
4.不锈钢生产企业大都采用需要用电弧炉生产不锈钢,国家比较支持电炉钢的生产。
5.此次“粗钢产量压减”工作主要以省为单位展开;普碳钢方面,重点关注苏鲁晋鄂四省的产量压减。不锈钢方面,产量大省则是苏鲁晋,闽粤桂等六省。
山西省的不锈钢生产企业主要是太原钢铁,山东省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则主要包括:泰山钢铁,盛阳金属及临沂钢投。其中太原钢铁及泰山钢铁都有碳钢和不锈钢,且都以不锈钢为最核心的业务。如果需要减量,可以通过适度减少碳钢产量来实现。盛阳集团的不锈钢产业并不占据核心地位,如需要减量,可能实行”相机抉择”的策略。
江苏省的三大不锈钢企业:江苏德龙,张家港浦项,华乐合金;除华乐合金外,都是以电炉钢为主的短流程不锈钢生产企业。政府不会刻意限制以上三家的产量。
湖北省仅有大冶特钢等企业生产少量不锈钢。
广东省不锈钢企业主要有两家:鞍钢联众及广青科技,都以电炉钢为主。且产品结构以300系,400系为主,200系的占比不高。“粗钢产量压减”压力并不大。
广西(自治区)不锈粗钢产量中,200系占比较高,并不是国家产业政策特别鼓励支持的大类钢种。这部分产能产量需要特别注意,可能成为“粗钢产量压减”的工作的主要对象。
福建省的不锈钢生产企业主要包括:宝钢德盛和福建青拓。福建省钢铁产业的基本特点是“两低”——粗钢产量全国占比较低,粗钢中的碳钢产量占比相对较低。可见,不锈钢产品已成为福建钢铁产业的核心产品。基于此,福建省“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压力并不大,其基本策略是:会压减碳钢产量,不锈钢方面则继续保持支持态势,常态生产状态。
综上,我们认为“粗钢产量压减”工作会对不锈钢的产量产生影响,200系不锈粗钢的产量会有所缩减,但整体不锈粗钢产量不会受大的影响。
内容来源: RCEP钢铁产业链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kangmingfei]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