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中国钢铁工业凭借雄厚的实力,已经成为驱动世界钢铁技术进步的关键力量。虽然我们正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凭借我们自身的能力和庞大消费市场,完全有能力克服困难,共同迎接一个钢铁发展的新时代。”11月25日,第19届中国钢铁产业链市场峰会在京召开,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分享了对钢铁工业转型的思考。
我国钢铁发展面临三方面挑战
在何文波看来,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环境至少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市场压力。市场环境变了。发达国家钢铁业几十年前就已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已基本适应,而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没有从市场持续扩张的环境中真正跳出来,加上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依然明显偏低,这“一软一硬”对我国钢铁工业高效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制约;二是环境压力。环境要求变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钢铁业都在大力推进低碳转型,但我国钢铁业是减污降碳双重任务同步实施;三是成本压力。竞争基础变了。尽管我国钢铁通过持续改革和改造不断提升效率、改善成本,但人工成本和环境成本的逐渐增高是必然趋势,靠成本打天下的时代过去了。
面对挑战,唯有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创新不易,但别无选择。不仅需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还需要制度创新、治理创新,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政府的产业治理都是一个挑战。”何文波这样强调。
“虽然面对以上挑战,但我国庞大的市场基础以及下游新领域带来的需求升级、环境全面改善给钢铁发展构筑的新发展基础,以及钢铁业在长期高速发展中积累的人才群体,都是我们战胜困难、应对挑战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何文波说。
钢铁工业转型本质上就是绿色转型
“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三大进程成就了中国钢铁工业的世界地位,资源和环境两大约束迫使中国钢铁工业快速转型。”何文波分享了他对中国钢铁工业整体转型的三个认识。
一是钢铁工业转型本质上就是绿色转型。“这是由钢铁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和行业本身的高载能特性所决定的。”何文波表示,钢铁的绿色低碳贯穿和覆盖全流程、全产业,到处都在使用钢铁,如果钢铁不转型,整个工业体系的绿色低碳也难以实现。
二是绿色低碳转型的根本问题是以什么样的代价来实现转型目标。“钢铁的碳中和实现程度也是由成本的承受度来决定的。各种低碳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是否有生命力,是否被行业所接受,取决于技术可能性与经济可行性的平衡结果。如何在有效履行产业使命并持续保持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前提下实现钢铁产业的绿色转型,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何文波表示。
三是钢铁工业的绿色转型是个系统工程、社会工程,不仅仅是钢铁业自己的事。何文波提出,要在现有政策框架的基础上,筹划一份能够全面支撑产业转型并有效支撑国家气候目标实现的一揽子整体转型计划。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钢铁布局的八个关系
为应对复杂局面,何文波表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钢铁布局的八个关系。简要概括为“多与少,大与小;进与出,内与外;海与陆,长与短;国与民,铁与碳”。
“多与少”“大与小”。“多与少”指产能相对于需求的多与少,研究的是市场经济中最基础的供需关系,讨论的是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经常被提及的问题是怎样应对“产能过剩”,追求的目标是“供需平衡”。在钢铁需求高速增长、持续扩张的长周期内,中国钢铁以强大且丰富的产能强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体系的日渐成熟以及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社会钢铁消费总量持续增长的态势已经周期性地发生改变。行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如何以充分的钢铁产能来满足有限的钢铁需求。解决供需失衡的方法有很多,政府和企业都可以有所作为,但发达国家钢铁行业几十年来的经历表明,这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我们当前的任务是,要尽最大努力创建一个产能治理新机制,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以尽量短的时间适应这种供需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何文波说,所谓产能治理新机制,是逐步形成既有环境、能效、碳排放政策约束,又有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符合市场规律、有利于导向产业转型升级和优胜劣汰、有保障、有弹性的供需平衡调节新机制。
“大与小”指企业规模相对于市场规模的大与小,研究的是产业集中度对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公平交易的影响程度和方式。何文波说,很显然,目前中国钢铁仍处于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明显偏低的状态,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大力推进企业联合重组。
“进与出”“内与外”。“这两个关系密切相关,是国际化、全球化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主要研究的是国家的投资与贸易政策及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行为。”何文波特别提到,由于前面提到的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中国钢铁没有维持高比例出口的条件,但一定要鼓励和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一定要鼓励钢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与下游领先企业长期合作,这是企业持续保持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他认为,产品出口有三个驱动力,一是市场驱动,二是供应链驱动,三是产业投资驱动。市场驱动主要是价格驱动,而投资驱动取决于钢铁及下游产业在投资所在国的投资强度。
“海与陆”“长与短”。“这两个议题研究的是钢铁产业的空间布局和流程布局问题,讨论的是钢铁在沿海和内陆的布局及长流程和短流程布局。”何文波表示。
何文波给出这样一组相关数据:截至目前,近海岸线100公里内的钢铁产能已经达到3.8亿吨,随着部分在建项目投产,沿海钢铁产能将达到4亿吨。“对照国家部委历次发布的有关沿海钢铁布局的要求,沿海钢铁生产基地布局调整目的已经达到,任务已经完成。随着内陆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按照‘经济性、生态性、安全性三维动态评估’的观点,对部分内陆钢铁的价值也应重新认识。”何文波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国与民”“铁与碳”。“国与民”指钢铁行业内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比例和结合形式。何文波接着说,“铁与碳”不是独立议题,几乎与上述议题都有关联,可以分为广义的“铁与碳”和狭义的“铁与碳”。
他进一步解释道,广义的“铁与碳”指的是怎样处理好钢铁生产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近年来钢铁发展与规划布局中关注度越来越高、分量越来越重、越来越对钢铁业长期发展和总体布局构成实质性影响的重要议题。”他说。
狭义的“铁与碳”研究的是具体的“铁循环”与“碳循环”。何文波表示,大家对铁循环相对比较熟悉,但对伴随铁循环的碳足迹认识还远远不够。随着低碳新流程逐渐清晰化,铁资源的获取和供给方式及其产品形态,包括钢铁与矿业的产业边界都将发生变化。“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动荡的国际局势,我们要坚持系统思维,整体策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看准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共同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何文波最后说。
来源:人民政协网
- [责任编辑:Alakay]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