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目前,全球有150多个国家明确提出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共同底色和共同行动。近年来,减少碳足迹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推动大力减碳不是选择题,而是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必答题。”9月2日,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作主旨发言时表示。
“为了共同的地球家园,全球范围内开启减碳行动。”围绕钢铁行业减碳,于勇结合中国钢铁发展实践,和世界钢铁发展趋势,分享了“三个创新”和“五个协同”。
一是能源结构创新。于勇表示,要高效利用氢能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摆脱钢铁生产对化石能源的深度依赖,从源头上解决钢铁冶金的碳排放问题。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总量达到5.1亿千瓦,比2022年增长50%,其中有3亿千瓦的贡献来自中国。这为钢铁行业优化能源结构提供了重大机遇。”于勇说。
二是工艺结构创新。通过氢冶金等低碳冶金工艺革命,提高电炉短流程炼钢比例,降低碳排放强度。“以氢能为例,被誉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冶金是钢铁行业减少碳足迹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于勇说。2022年,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在河钢全线贯通。这是世界钢铁行业以氢代煤冶炼“绿钢”、实现大规模稳定生产的第一例。“在此基础上,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弧炉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于勇认为,氢冶金+电炉短流程的工艺结构创新,将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全新的发展路径。
三是材料技术创新。于勇提出,要加大资源投入和材料技术研究力度,为下游行业提供更加绿色低碳的材料,推动产业链绿色消费升级。随着用钢产业不断升级,对材料的需求越来越体现在高性能、减量化等方面。当前,用钢材料正在由结构性材料向功能性材料转变,通过材料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更高强度、更耐腐蚀、更加耐磨等功能属性广泛的钢铁材料。
同时,于勇提出,减少碳足迹需要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推进、共同努力。
一要加强钢铁制造与原燃料端协同。推进铁素资源优化和能源结构创新,实现源头降碳。
二要加强钢铁制造与客户端协同。建立开放式、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模式,打造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
三要加强钢铁制造与地质、化工等领域协同。联合开展碳汇、CCUS(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颠覆性减碳技术攻关,把二氧化碳变成高附加值产品,实现深度脱碳。
四要加强钢铁制造与数字化协同。全面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水平,以数字化赋能钢铁行业高水平绿色转型。
五要加强产业链协同。抓住全球供应链重构机会,汇聚全球智力资源,联合开展绿色低碳钢铁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为市场和客户提供绿色低碳材料解决方案。
“目前,河钢和中国其他企业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成功实践,河钢愿与全球企业和合作伙伴分享成功经验、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推动钢铁产业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向前。”于勇说。
“减碳和减少碳足迹的概念可能不是中国企业首先提出来的,但中国企业从来是说干就干,而且效率极快。如果说全球形成了减碳共识,那么这个行动必将在中国首先结出硕果。”于勇表示,“相信世界钢铁一定会因为更加绿色低碳的钢铁更美好,绿色低碳的钢铁一定会为人类创造更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责任编辑:Alakay]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