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投行“断”仓储之“臂”

国际大投行“断”仓储之“臂”

  • 2013年07月25日 11:00
  • 来源:

  • 0
  • 关键字:投行 仓储 LME
[导读]
近日,高盛、摩根大通相继出售旗下仓储业务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成为金属市场的焦点。有市场人士认为,大投行出售仓储业务,与其期现结合的盈利模式受损有关,而LME酝酿修改交割规则也是其推手之一。
 
据了解,在LME注册的584个有色金属仓储点中,绝大多数由以下六家公司经营,他们合计掌握了476个仓储点。这六家公司分别是Steinweg (156个仓储点)、Henry Bath(97个仓储点)、Metro (92个仓储点) 、Pacorini (80个仓储点)、CWT Commodities(30个仓储点)、North European Marine Services (NEMS,21个仓储点)。2010年,摩根大通在以17亿美元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SempraCommodities的大部分业务时,将仓储商HenryBath纳入囊中。2010年,高盛以大约5.4亿美元的高价买下仓储公司Metro。Pacorini、NEMS则分别被嘉能可、托克收购。
 
投行和交易商为何要介入仓储物流?广州凯超投行经贸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对期货日报记者分析认为,之所以整合交易、仓储业务,是为了更适应其现货和利差交易模式的发展。其商业逻辑是,当金属需求不足、库存上涨时,大量的库存积压给仓储业带来不菲的仓租。同时交易商试图将金属导入“自家”而非竞争对手的仓储点,以让其租金收入极大化,并尽量填满其所拥有的仓储空间。当金属需求旺盛、库存下降时,按照LME的现行规则,其核准的仓库每天的出货量将受到限制,交货时间拖得越久,需要收取的仓租就越多。
 
此外,据了解,这些投行和交易商还通过控制仓库的出货速度以抬高贸易升水,赚取期货差价。“他们经常在现货市场买入,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利用抬高远期(期货)升水,赚取移仓收益。”金瑞期货研究员叶羽钢说。目前,购买立即交付的铜、铝等所需付出的溢价(相对于LME基准期货价格)已飙升至历史最高位。另外,“贸易融资也是投行很大的一块利润”。
 
投行控制仓储以影响金属商品的价格,受到越来越多终端企业的不满与投诉。本周二,美国参议院就投行进入商品现货市场的监管决定举行了听证会。为防止商品价格被操控,禁止投行持有商品仓储业务的建议可能被采纳。
 
监管加强、资金成本增加以及LME正在酝酿的改变交割规则,都使投行和交易商的商业利润受损。今年6月摩根斯坦利一份备忘录显示,同最高峰的2007年到2009年相比,公司大宗商品交易的利润几乎缩减50%。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去年来自石油、金属和大豆等大宗商品交易的收入也分别下降了16%和20%。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 热门资讯排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