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围剿中国钢铁业

欧盟围剿中国钢铁业

  • 2013年09月22日 10:05
  • 来源:

  • 0
  • 关键字:包芯线,钢铁
[导读]
 
树欲静而风不止。业内人士担忧,从近期的动态来看,欧盟延续了去年对华贸易的强硬风格,在反倾销调查的同时很可能将在后期启动反补贴调查。
 
欧盟或将对我无缝钢管增加反补贴调查
 
就在一个多月前,欧盟对我发起了2013年的第一起贸易救济调查,“钢铁业”成为锁定目标。2月16日,欧委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钢管(直径超过406.4毫米)发起反倾销调查。2008年,欧委会曾对我无缝钢管(直径小于406.4毫米)发起反倾销调查,仲裁税率17.7%至39.2%。商务部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12年我涉案产品(包括正在征税的无缝钢管产品)对欧出口额约为9153万美元。
 
 “目前我们正在和其他两个企业一起给欧委会提交材料。”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国贸公司总经理刘文学在电话里说。他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3月25日,接到欧委会通知,新冶钢、诚德钢管、扬州龙川三家企业作为其选中的抽样企业,需要配合进行核查。
 
欧盟此次是应欧盟无缝钢管业防御委员会的申请,对中国产大口径无缝钢管发起该项调查。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谈判条款,中国目前仍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因此欧盟此次初步选定美国作为计算中国涉案产品正常价值的替代国。
 
刘文学说,目前被选中的抽样企业都在积极地准备材料,根据欧委会的要求填写书面资料,最晚要在5月2日提交。欧委会会根据提交的资料再选择性地进行实地核查,初裁结果预计在11月份公布。3月初,为了积极应诉,在商务部指导下,中钢协召集无缝钢管行业内的主要厂家召开了有关会议,中钢协也确定代表行业组织企业进行行业损害抗辩,新冶钢、诚德钢管、天津钢管、扬州龙川四家企业配合钢协代表行业参加损害抗辩。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欧盟很有可能在这个案件中也会增加“反补贴”调查,预计4月中旬就会明朗。“从2011年7月份以来,欧盟的反倾销案件,一般都会伴随反补贴调查,这次估计也不会有例外。”上述人士说。
 
他分析说,一旦增加反补贴调查,那么企业和政府就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应付,反补贴的调查非常复杂,例如土地购买、税收优惠、甚至一些政府鼓励的技术改造等方面都会纳入调查范围内,而且对于反补贴的很多调查不需要客观证据支持,可以凭借一些主观来进行定性,增加了案件诉讼的难度。
 
欧盟“大费周章”意在保护国内产业
 
我国无缝钢管产品出口欧盟的数量和金额不大。“我们测算了一下,直径超过406.4毫米无缝钢管案件总涉案金额近3000万美元,一年出口额约3万吨。”刘文学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这么小的金额让欧盟如此大费周章令人感到吃惊。“进口量和进口额都很小,像欧盟所说的会对欧盟行业产生很大影响,事实情况完全不支持这一点。”
 
另一方面,欧委会的调查对涉案产品的分类过于粗糙。“比如说,O C T G管,管线管、机械管都划分到同一类涉案产品,但实际上O CTG管、管线管在国际同行的A PI标准里是通用性产品,是流体输送用管,在标准、尺寸、规格、长度等方面都有明确界定,具有通用性特征,但是机械管完全不具备这些特征,简单划分在一起显然不合适。”刘文学说,另一方面,从产品规格上来看,像诚德钢管、天津钢管、衡阳钢管所生产的外径800毫米及以上规格的钢管,欧盟境内目前并没有企业生产,也被划分到了涉案产品,显然应该排除在外。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欧盟之所以密集发难中国出口,根本上还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顺利推进其再工业化战略。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通过制造业的振兴发展解决就业,成为欧盟目前突出要解决的问题。而近年来在一些竞争行业发展迅猛的中国,也就被视作威胁欧盟产业竞争力的对手,成了欧盟贸易政策瞄准的目标。
 
以钢铁行业为例,据了解,欧盟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市场,钢铁业占欧盟G D P比重的1.5%左右,27个成员国中有23个国家的钢铁工业占据重要产业地位。
 
2012年,钢铁需求下跌,产能过剩日益凸显。据统计,欧盟钢铁年产能约为2.1亿吨,而实际需求仅为1.5亿吨至1.6亿吨,产能过剩达25%。欧盟钢铁巨头业绩下滑明显。去年以来,欧洲钢铁联盟数次向欧盟投诉称,推动欧洲市场从中国进口钢铁产品激增的背后是中国政府的补贴,这有违公平。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品已经成为欧美等国贸易保护大棒挥舞打压的“重灾区”。据统计,2012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5573.21万吨,与2011年相比增长14.02%。但主要品种都卷入了“双反”漩涡。针对我国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有9起,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业内预计,2013年钢铁贸易摩擦减少的可能性不大。《经济参考报》记者根据公开信息初步统计,2013年年初至今,新发起的涉华钢铁产品贸易救济调查已达7起。发起方包括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等,涉及我国镀锌钢丝、热轧钢板、热轧中厚板、无缝钢管等多项产品,其中绝大多数为“双反”调查。
 
一位钢厂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受高额税率影响,很多企业都已放弃欧洲市场,一些仍在出口欧洲的企业也基本处于亏损边缘。行业利润大幅下降,企业苦不堪言。
 
今年中欧贸易摩擦仍将多发
 
钢铁行业仅是众多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中国企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一方面中国出口企业频频遭遇国外贸易调查,另一方面即使企业主动应诉也会遭遇来自国外更多不确定的“阻碍”。
 
记者了解到,针对欧委会2009年以“损害威胁”裁定中国钢厂倾销、并施以高额关税的做法,以新冶钢为首的中国企业将欧委会上诉欧盟法院,要求其修改错误判决,却因种种原因遭到欧盟法院拖延,将近4年却仍未有结果。
 
2012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新产业政策通报,正式提出通过“新工业革命”逆转工业比重下降趋势,至2020年将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目前的15.6%提升至20%的“再工业化”总体目标。
 
 “再工业化”成为欧盟贸易保护的托词,白明分析指出,贸易政策目标转而为“再工业化”战略服务“贸易自由化”也自然被“锁进了柜子”。
 
专家指出,从近期的动态来看,欧盟延续了去年对华贸易的强硬风格,“双管齐下”:一方面,利用贸易救济调查的方式频频发难中国制造,例如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酝酿发起涉及华为、中兴等企业的电信设备领域的调查等。
 
另一方面,出台多项指向中国的新贸易举措。例如,近日,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对欧盟反倾销基本法关于市场经济待遇调查的规则进行了修改。业内人士指出,修改后的规则极大地降低了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几率,这是欧盟在反倾销市场经济待遇政策上的一次重大倒退。目前正进行的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案走向也可能受影响。
 
 “近两年来,欧盟对华强硬贸易政策呈现出强度加大、规模增多、涉及的敏感议题也在增多的特点。欧盟的一系列举动均使得中欧经贸关系承压。”一位业内人士说。
 
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的地位,而欧盟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被美国取代。
 
展望今年的中欧经贸形势,多数专家表示不容乐观,认为整体仍将趋紧。尤其是在量化宽松大背景下的2013年,汇率战、贸易战的风险可能进 一 步 加 剧 。对 外 经 贸 大 学 中 国WT 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欧洲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再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再加上贸易保护行为往往存在“惯性”,综合考虑,今年中欧之间仍将充满摩擦。(来源:经济参考报)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 热门资讯排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