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峰会后的全球金融体系走向
既然“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是一天形成的,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也不会在一次峰会中形成
见习记者 王月金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美国时间15日发表宣言,强调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面临严峻挑战之际,与会国家要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经济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国际金融格局的新版图也不会在一朝一夕形成,但这次会议后,全球金融格局变化初现端倪。
国际金融格局生变从边缘开始
欧洲一直主张建立“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1月7日召开非正式会议后,欧盟统一了立场,出台了金融改革“路线图”。但在峰会中,欧洲却对美国妥协,重建国际货币体系被搁浅。
“核心是美国不愿意让步,在涉及多元货币体系、规则制定与投票权分配等方面,美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主导多年的金融体系,因为这种秩序维护了美国的重大利益。”高级国际商务师何伟文对本报记者说。
“国际金融格局是由经济格局决定的,尽管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但其大的经济体系还在,金融体系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单独形成。如果整个世界经济格局没有太大变化,建立在经济格局之上的金融格局是不会改变的。”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但是变化也在发生,核心的维持不能保证边缘不发生改变。二十国领导人峰会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发言权得以加强。
布什在会后说:“我们应该改革国际金融机构。”他还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很重要,但它们是建立在“1944年经济秩序基础之上的”,目前应考虑扩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两个机构中的投票权和代表性。
“国际金融体系中如果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是不健全的,这次峰会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说明国际金融体系是全球各国都在努力改造的,尽管效果没有尽快显现,但至少说明了以后的金融体系是全球各方博弈的结果,而不是只靠美国或欧洲就能建立起来的。”中国科学院教授方文生对本报记者说。
“由于新兴经济体还没有发展成能与美国相匹敌的实力,其货币影响力也相对较小,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不深,发言分量较轻。但随着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增加,发展中国家必将对全球金融改革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张晓涛说。
金融格局的变化还体现在全球各方共同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上。根据声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着眼于“监督”,而由多国财政部、央行及国际金融组织官员参与的金融稳定论坛将着力于制定监管标准。此外,二十国领导人还同意成立一个“监管者学会”,集中全球金融监管专业人士,共同审视全球性金融巨头的行为,及时发现不良金融活动的苗头。
矛盾依在,但合作加强
由于二十国集团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各国的立场、态度及政策选择趋向也不尽相同,但在危机面前,全球各方求同存异。
法国希望遏制不受制约的“自由市场经济”,建立一套严格的国际金融监管新机制。萨科齐敦促建立更为公平的国际金融治理结构,强化金融监管,建立更为开放的商业和贸易关系。
英国呼吁建立一个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取代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基础上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俄罗斯不同意英国的提议,认为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要再让“政治条件”作为贷款的准则。
布什表示:“我们最好解决问题,而不是废除一个改善了全球数亿人生活的体系。”布什认为,当前的金融体系仍然是促进生产的“最好制度”。
日本有望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多达10万亿日元(约106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援助,维持美元中心体制正是日本努力的目标。
美国既希望其他19国参与“救火”,又不情愿因集体“救火”行为而伤害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既不能伤害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拥有的铸币和货币发行特权,也不能伤害美元作为独特货币的定价功能、支付功能和储备功能。
此外,由于美国政府政权交接在即,布什政府在峰会上的承诺能否被奥巴马政府继承和兑现,也是一个很大的悬念。
面临全球流动性短缺,世界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聚焦于中国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美国希望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希望中国多拿钱,并以增加中国在该组织的份额(投票权)为回报;一些发展中国家则直接要求中国提供援助和贷款。
尽管各方各怀私利,但许多共识还是达成了,峰会提出应对金融危机的“药方”包括:稳定国际金融体系,加强金融市场透明度及监管机制,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扩编”1999年G7创建的金融稳定论坛,审视会计制度、信贷评级机构标准等。
转机或许开始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发表了《宣言》,但IMF的投票权能否在短期内重组,20个国家能不能有一致的实际行动,还是个未知数。
此外,尽管确定了加强金融市场和监管机制、达成了对IMF的份额和投票权进行改革的共识,却没有触及更为核心的问题,许多与会国所期许的金融体系改革并未达到。这是因为美国只把“金融体制改革”放在探讨层面,竭力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并不想标本兼治。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认为,目前并没有解决金融危机的“特效药”,但峰会所达成的成果将帮助各国避免陷入更为严重的危机。他同时强调制定具体实施措施的重要性,并指出将峰会达成的共识付诸行动才能对稳定世界经济发挥作用。
复旦大学副教授尹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一个峰会当然不能立竿见影解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改变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
“会议结果并不是人们之前所希望的,但它至少向世人表示,全球主要国家领导人走在一起共同商讨应对金融危机的一致心愿,在许多方面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还会有一系列的后续行动,这一切都对人们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起到提振作用。”张晓涛说。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全球还会继续协调,国际金融新格局的形成也就是在协调中慢慢产生,尽管今天国际金融格局没有实质性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变,也不意味着它的变化没有开始。”尹晨说。
有分析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美国试图将经济危机嫁祸于新兴经济体;另一方面,虽然美国的影响力在缩减,但其他经济体尚未具有在峰会上发挥主导作用的能力,因此不可能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做出根本性改革。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