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只剩下最后一年,在这个关键时点上,10月13日,一场针对全国各地省长市长“大考”的节能减排考核“成绩单”挂在了国家发改委网站醒目的位置。“毫无疑问,节能减排将与各级地方官员的乌纱帽进行‘硬挂钩’,是用省级官员的‘乌纱帽’来堵住节能减排的口子!”(2009年10月26日人民网转自《中国经济周刊》)
“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2006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与此同时,节能目标也第一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并要求将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应该说,全国31个省(市)长,是领导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领导力量之一,他们的素质如何、表现怎样,尤其是在节能减排上的态度和作为,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全国31个省(市)长节能减排考核结果进行张榜公布,并与官员的“乌纱帽”进行“硬挂钩”,体现了中央狠抓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凸显了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树立了一种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发展导向,值得鼓掌叫好。
“硬挂钩”才能“促发展”。在经济发展初期,追求经济总量、GDP总量,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GDP,则会使某些干部的政绩观、发展观产生扭曲,出现以高污染、高排放等破坏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为条件来换取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的畸形情况,这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和内涵相违背的。由于过度开发、过度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等等,我们已经尝到了过去粗放型、传统型发展模式所带来的苦果和恶果,“节能减排”已经到了迫在眉睫、不得不抓的地步。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导致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其中反映到能源上就是高能耗原材料、低附加值产品太多。现在很多地方的GDP能耗在某种程度上是和经济指标挂钩的,这是很不健康、很不科学的。我们不能单纯追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GDP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要走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节能减排”,正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促进“节能减排”,领导是关键,也是根本。将节能减排与官员“乌纱帽”“硬挂钩”,就是为了倒逼官员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硬挂钩”才能“保民生”。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既要大力发展经济,保增长、促发展,要要大力改善民生,保民生、保稳定。而在发展的问题上,如果忽视节能减排,大上、蛮上一些贻害无穷的化工项目、污染项目、高耗项目,大搞一些假大空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则会使群众在“畸形”的经济发展和“疯狂”的城市建设等过程中被边缘化、被贫穷化。将节能减排与官员“乌纱帽”“硬挂钩”,就可以使官员们在任期内、任职时,能够更加慎重、更加科学,从而更多地关注民生,多做为民好事,多办惠民实事,多解利民难事。
将节能减排与官员“乌纱帽”“硬挂钩”,可以说是扭住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的“牛鼻子”。但是,要想真正把这一“牛鼻子”牵好、管好、用好,还必须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一刀切”和“软执行”。
“硬挂钩”不能“一刀切”。将节能减排与官员“乌纱帽”“硬挂钩”,并进行严格的问责,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国家出台实行问责制的文件,当然要问询、问责没有完成任务的责任人,但是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一刀切,也不能一刀切。一些地方节能减排“成绩单”不及格、不理想,除了与官员的政绩观、发展观等是否正确、抓节能减排的力度是否有力有关外,还可能与地方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等实际有关。比如说,这次考核成绩单中,四川未完成是因为受地震灾害影响。因此,必须分析研究实际情况,不能“一刀切”。
“硬挂钩”不能“软执行”。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国家将节能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了各地方和重点企业,并与各省级政府和部分中央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有关部门把节能减排作为考核地方政府领导班子政绩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的重点内容,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的问责制。由于有这么一个“问责制”,此次“大考”对省长市长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关乎自己脸面和“前途命运”的大考验。要想是这次大考验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切实使问责“硬”起来,而不能只是将“成绩单”公开便了事,要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前提下,将那些未能完成评级并确实负有领导责任的官员们头上的“乌纱帽”坚决地摘下来,才能真正起到警醒作用、震慑作用、范本作用,也才能使官员们的心真正地回到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的正道上来、正途中去。反之,如果挂羊头卖狗肉,重形式轻内容,假问责轻处罚,则会使官员拿之不当回事,继续按照自己的死脑筋、笨方法做官为政,而误了发展、荒了民生。
节能减排与各级官员“乌纱帽”“硬挂钩”,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多复杂的、配套的政策、措施要紧紧跟上,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推进,并将之推广、放大到所有党员干部特别是地方党政“一把手”,才能使官员们真正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青山;既要经济发展,更要改善民生,使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大地上开出更加灿烂的鲜花,并使党旗更红、党徽更艳、党员干部更先进。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