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巨无霸诞生营收超6000亿

煤炭行业巨无霸诞生营收超6000亿

  • 2020年07月17日 08:54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钢铁 铁合金 钨铁 钨精矿 钼铁 钼精矿 钒铁 钒氮合金 铁矿石 电力 煤炭
[导读]中国铁合金网讯:7月13日上午,山东省政府在济南召开有关省属企业改革工作推进暨干部大会。会上宣布了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方案、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集团联合重组方案;宣布了联合重组后的企业领导班子。

中国铁合金网讯:7月13日上午,山东省政府在济南召开有关省属企业改革工作推进暨干部大会。会上宣布了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方案、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集团联合重组方案;宣布了联合重组后的企业领导班子。

据悉,兖矿集团董事长李希勇将任新组建集团的董事长,满慎刚为总经理,不过满慎刚尚在公示期。兖矿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合并后,将沿用山东能源集团名称,兖矿集团名称将随即注销。

煤矿产能将跃居全国第二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煤炭产量1亿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共7家,具体排名为:国家能源集团5.08亿吨、中煤集团2.1亿吨、同煤集团1.79亿吨、陕煤集团1.76亿吨、兖矿集团1.66亿吨、山东能源集团1.25亿吨、焦煤集团1.04亿吨。兖矿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在全国煤炭产量排名中分列第五名、第六名。按照目前两大集团的煤矿产能,如若此次重组成功, 其将超越中煤集团,成为我国煤矿产能第二大企业,同时也将是我国第三个年产量超过2亿吨的煤炭企业。

新山东能源集团定位为山东能源产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巩固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三大传统产业的同时, 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贸易三大新兴产业,打造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两家企业2019年经营数据

山东能源集团去年 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均突破3000亿元,拥有煤炭资源总量446亿吨,内外部煤炭产量连续8年过亿吨,参控股电力装机10210MW,煤制天然气20亿立方米,拟建海陆风电项目装机600MW,产业遍布国内16个省(区)、境外5个国家(地区)。山东能源集团也是山东省经济规模最大、从业人员最多的国企,同时是全国第二大优质炼焦煤供应商。

兖矿集团去年 营业收入为2800亿元,完成煤炭产量1.66亿吨,化工产品产量886万吨,实现利润总额125亿元,年末资产总额3270亿元,已形成山东本部、陕蒙、澳洲、上海“四大基地”发展格局。

倘若两家企业能够完成战略重组,彼时重组后企业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都将超过6000亿元,煤炭资源总量、产量等也将得到极大提升。

公开资料显示,山东能源集团于2011年正式挂牌成立,经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由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六家企业重组而成,为山东省属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00亿元,现有员工23万人,资产总额1673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75位。承担着贯彻实施山东省委、省政府战略意图,引导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功能,坚持以煤为基、适度多元发展, 聚焦煤炭、电力、煤化工等关联产业。

兖矿集团开发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于1999年正式成立, 以矿业开采、高端煤化工、现代物流贸易及工程技术服务为主导产业,是中国惟一一家拥有境内外四地上市平台的煤炭企业。

“煤电油化联产、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兖矿

周小刊从兖矿集团官网获悉,集团的化工板块以煤炭气化、液化核心技术为引领,构建“煤电油化联产、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模式, 形成年产100万吨油品、900万吨甲醇、醋酸及下游产品生产能力,走出一条产业循环、低碳清洁的发展路径。

集团拥有水煤浆气化、干煤粉气化、低温费托合成煤制油等1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中,水煤浆气化技术推广到36家国内外企业,实现了我国向发达国家输出煤化工大型成套技术的历史性突破。 国内首套百万吨自主知识产权煤液化示范项目成功运营,成为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主导产品为 煤制甲醇、合成氨、尿素、焦炭等十余个品种。独创的高硫煤气化、余热发电产业链,CO 2 和化工废渣100%复用。

目前正在建设的兖矿鲁南化工3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是目前国内建设的己内酰胺单套生产能力最大生产装置,该项目位于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厂区丁醇装置北侧预留空地。项目采用先进的気肟化法生产己内酰胺工艺技术,建设内容包括年产30万吨己内酰胺装置、年产45万吨硫铵装置、年产27万吨环己酮装置、年产40万吨硫酸装置、年产40万吨双氧水装置、年产20万吨聚合切片装置、煤炭集散中心及配套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将成为国内单套己内酰胺产能最大装置,预计2021年6月建成投入运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 [责任编辑:tianyawei]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